禁忌:不可徇私枉法(如包庇恶人、冤枉好人),否则印力会反噬,印者会遭“善恶颠倒”之祸——行善反招骂,作恶反得赞。
第八印·和合印
结印:双手交叉,十指相扣(左手拇指在上,右手拇指在下),如两人相拥。
要义:化解纷争,使敌对双方(家族、部落、国家)心生和解之意。结印时需念“四海之内皆兄弟”,感万民“和睦愿”,使柔和的粉色气流缠绕双方,消解戾气,生出共情(如感对方之难、念往日之情)。文成公主入藏时,松赞干布以此印化解吐蕃与大唐的隔阂,双方百姓互通有无,共享太平。
禁忌:不可强迫和解(如压制正义一方妥协),否则印力会化为“怨气”,双方矛盾会更激化,印者会被怨气缠身,众叛亲离。
第九印·人皇印
结印:前八印连贯结出,最终双手拇指相抵,四指张开如“人”字,举过头顶,如人族屹立天地。
要义:引九州人道气运,显“人皇虚影”,震慑神魔,安镇天下。结印时需念“大道在人,而非在天;万物有灵,人为主宰”,感九州百姓“拥戴愿”,使万丈高的人皇虚影(面如当前印者,身披万民织就的“龙袍”)立于天地之间。虚影目光所及,神魔需躬身行礼,逆人者(如残害万民的神魔、暴君)会当场灰飞烟灭,化为滋养大地的尘埃。
此印非“人皇”不可用——需得九州万民拥戴,且心怀“天下为公”之念,否则强行结印,会被人道气运反噬,形神俱灭。历史上,仅轩辕黄帝、大禹、商汤、周武王四人成功施展过此印,每次都使天地变色,人道昌隆。
第六章 禁忌与传承
《人皇诀》的禁忌,本质是“人道法则”的约束——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无一人可例外。
三大核心禁忌:
一忌“独夫之心”。修炼者若自视甚高,视万民为草芥,心法中的人道元气会迅速变质,从金色转为灰黑色,如附骨之疽腐蚀经脉。初期表现为易怒、多疑,后期则会被戾气操控,见人就杀,最终被群起而攻之,尸骨无存。夏朝最后一任君主桀,曾修《人皇诀》却施暴政,最终被自身戾气反噬,死于商汤之手,便是明证。
二忌“轻动刀兵”。剑法以“定”为旨,若为私仇、霸权滥用,剑上会染“血气”(非寻常血迹,乃“不义之血”),导致剑招失灵——该挡的挡不住,该解的解不开。更严重者,会被万民唾弃,走到哪里都遭白眼、受排挤,纵有一身本事也无处施展。春秋时,吴王夫差以人皇剑法伐齐争霸,剑染不义之血,最终被越王勾践所灭,身死国灭。
三忌“违逆民心”。指印诀的力量源于民心,若强行逆天而行(如为暴君续命、助贪官敛财),印力会瞬间反噬九州,引发旱灾、蝗灾、瘟疫等连锁灾劫。而印者自身,会被“人道诅咒”缠身,世代不得安宁——子子孙孙皆贫贱、多病,且永无出头之日。秦朝赵高篡改遗诏,以指印诀助胡亥篡位,最终不仅自身被诛,赵氏全族也在秦末战乱中灭绝。
传承轶事:
《人皇诀》的传承,从不依赖典籍,而靠“民心相传”。轩辕黄帝将诀法刻于“轩辕鼎”,鼎随民心流转:商汤灭夏,鼎现于亳都;周武伐纣,鼎出于镐京;刘邦入咸阳,鼎归于长安……凡得鼎者,皆为顺天应人之人。
汉代之后,轩辕鼎失踪,诀法流入民间:农夫在耕作中悟淬体之法,医者在救死中悟指印之妙,书生在教化中悟心法之魂,侠客在护民中悟剑法之真。虽无人再能集齐四卷,却使《人皇诀》的精神融入人族血脉——这或许正是黄帝的本意:人皇不在朝堂,而在每一个心怀苍生的人心中。
北宋年间,包拯虽未得完整诀法,却在断案中悟“奖惩印”之理,以民心为秤,以公道为剑,成为“包青天”;明代海瑞,在赈灾中悟“万民印”之力,以一身正气引百姓愿力,挡住了贪官的陷害;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护佑家国而牺牲,他们或许不知《人皇诀》,却在行动中践行着“人皇精神”——这便是最好的传承。
第七章 终章·人道永昌
《人皇诀》告诉我们:人族最强大的力量,从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众志成城”;最坚固的防线,从不是神兵利器,而是“民心所向”;最长久的传承,从不是典籍秘录,而是“薪火相传”。
它不追求长生不死,只在乎“活在当下”——让每一个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安稳日子过;它不向往飞升成仙,只执着“扎根大地”——让人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它不强调个人英雄,只歌颂“平凡伟大”——农夫的犁、工匠的锤、医者的针、战士的枪,都是“人皇诀”的一部分。
如今,轩辕鼎或许仍在某处沉睡,等待着下一个“顺民心”者出现;而《人皇诀》的精神,早已融入九州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心中。只要还有人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还有人在为“守护他人”而牺牲,还有人在为“公平正义”而呐喊,《人皇诀》就永远不会消失,人道就永远会昌盛。
这,便是人皇留给后世最珍贵的礼物。
喜欢万千功法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千功法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