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云飞问:“这些信还在吗?”
“昨天是‘二七'头一天,给她烧衣物,先烧的就是那些信…”见裴云飞面露失望之色, 雷理娟又补充,“但也可能有些信是寄到她供职的仁济医院的,她没有带回家。”
次日上午,三侦查员前往山东路仁济医院。 医院方面已经把廉梦妍生前所有的私人物品收拢到一个纸板箱里封存,外面还贴了盖着公章的封条。侦查员让保卫科工作人员把箱子打开,一番检查,未见信件。于是,转身去了门卫室。
门卫彭伯年近六旬,三十年前从山东逃荒来沪,因为会点儿拳脚,被仁济医院聘为门卫,一直干到现在。彭伯至今未娶妻室,光棍儿一条, 以门卫室为家。侦查员跟彭伯聊下来,得知廉梦妍生前确实有信件寄来医院,一般每月有三四封,都是平信,今年开始减少为一封,4月份还 引住了。 没收到过。
侦查员问彭伯是否识字,彭伯说:“少年时在家乡上过一年多私塾,略微识得一些,要不这医院门卫还干不了呢,因为门卫的职责之一就是分发信报嘛。”
“廉梦妍收到的那些信是一个人寄来的还是几个人寄来的?”
彭伯想了想:“寄给廉小姐的信好像不写落款,只留两个字:内详。”
侦查员心里一凉,又追问一句:“留心过邮戳吗?”
彭伯说这个倒从来不曾留心过。仁济医院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信函,多时上百,多是有医药业务往来的商家、医生护士的亲友同窗以及住院病人的亲朋好友从各地寄来的,他只顾分发,不可能去留意信封上盖着哪里的邮戳。
侦查员大失所望,这时彭伯突然想起一个细节:“说到信封,我想起去年1月的一件事。那是元旦次日,廉小姐一封信上的邮票被外科奚医生剪去了,她跟人家大吵了一场,还惊动了院长,说这是奚医生的错,让奚医生给廉小姐道歉方才平息。”
侦查员觉得似乎有戏,欲闻详情,彭伯却说不上来,那就找那位奚医生聊聊吧。
奚医生是个二十七八岁的白面书生,医科大学毕业后来仁济医院当了一名外科医生。他的爱好除了医学本业,就是集邮,那是他读初中时就培养起来的。然后就说到跟廉梦妍的那次纠纷了。
去年元旦,轮到奚医生值班。午前,接到彭伯从门卫室打来的内线电话,说奚医生您有一包印刷品,估计是图书,好几本呐,沉甸甸的,午饭后您来取一下。饭后他去取时,彭伯又交给他一封平信,说这是你们外科护士廉小姐的,麻烦给她捎去。那天是假日,廉梦妍没来上班。护士有共用的护士室,但没给配备专用办公桌,奚医生不可能像给其他同事捎带信件那样,往人家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面一压就行了,只好先给她保存着。正要放进抽斗,忽然被信封上的邮票给吸引住了。
那是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由孙传哲设计,一套四枚,图案分别是“卢沟桥风云”、“平型关大捷”、“欢送新四军抗日”、“毛泽东和朱德策划反攻”,均是八百元(此系旧版人民币,与1955年发行的新版人民币的兑换比率为:1,下同)面值。 廉梦妍这封信上的是其中的第三枚。
那时民间集邮还未被当作“邮政文化”来看待,只是老百姓的一种“玩玩”,就像集烟标、火花(火柴盒图案)、糖纸一样,不像后来那样有官方予以正儿八经的助推,邮局更没有为社会公众的集邮爱好提供什么方便。如此,群众集邮就纯是一张一张四处寻觅,点点滴滴拼凑成一套,这段时间的长短要看运气。比如这位奚医生,上述一套四张的邮票,第一、二、四张都已觅得,独独就是第三张与其无缘。可以想象,那天发现廉梦妍这封信上的“欢送新四军抗日”, 该是何等的喜出望外。当下他啥都不顾了,抄起剪刀就把这张邮票剪了下来。
当然,他是知道不能私拆他人信件的,在剪下邮票时特别小心翼翼,剪开的口子就邮票那么宽,根本没有也无法偷看里面的信笺。哪知,第二天把信交给廉梦妍时,这个平时看上去绝对是一个淑女的姑娘竟然大发雷霆,随手夺过奚医生手里捧着的水杯摔在地上,又把奚医生办公桌上的所有物品一古脑儿撸到地板上,然后当地一站,双手捂着脸,并不说话,只是哭。保卫科长闻报赶来劝说无效,只好报告院长。院长又过来劝,还让奚医生当场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这才罢休。
尽管廉梦妍已经不在人世,但此刻奚医生回想起那一幕,依然心有余悸,向侦查员大呼冤枉:“不打招呼剪掉邮票,是我不对,可我真的没看她的信呀!只剪了那么小一个口子,根本不可能嘛……”
裴云飞打断他的话:“那封信是从哪里寄来的?”
奚医生摊开手:“当时我一门心思都在那张邮票上,哪会留意邮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请大家收藏:(m.20xs.org)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