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否卦象解
此卦苏秦将游说六国,卜得之,果为相矣。
图中:
男人卧病,镜破,人路上坐,张弓箭 头落地,人拍掌笑,口舌。
天地不交之课 人口不实之象
上泰之终,六爻以阴柔(小人)处之,则为否之初。天地相交,阴阳相通,则为泰,今天 在上,地在下,是天地隔绝,不相往来,故成否卦。
卦图象解
一、男子卧病:男子为阳,阳同佯,装病之象也。
二、镜破:不可赴也。破镜难圆之象。
三、人路上坐:小人阻路,不让进也。
四、张弓箭头落地:鸟尽弓藏也。
五、人拍掌笑:幸灾乐祸之小人,做假攻讦两人感情得逞状,夫妻凶。
六、舌:主口舌,官司,谣言生害。
七、口上有四点:四点为黑,暗中诬陷之谣言,古人谓三口成虎,即意此。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周易》无疑是一颗充满神秘色彩的星辰,而否卦则是其中极具争议与话题性的一卦。长久以来,否卦被蒙上了一层“神神叨叨”的面纱,有人将其奉为洞察世事、预知未来的圭臬,认为其中蕴含着宇宙人生的终极智慧;也有人对其嗤之以鼻,觉得不过是古人对复杂世界进行的简单化、神秘化解读,充满了迷信色彩。那么,这看似玄之又玄的否卦,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它所宣扬的“智慧”,是真正的处世哲学,还是后人刻意打造的“神话”?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拨开历史的迷雾,从卦象本身出发,结合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绎、所涉及的哲学思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映照,进行一番深入的剖析。在这个理性日益昌明的时代,重新审视否卦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更能为我们看待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卦象:阴阳失衡的“奇幻宇宙”
当我们摊开《周易》的卦象图,否卦以其独特的结构映入眼帘——乾上坤下。乾为天,象征着阳刚、积极、主动、在上的力量;坤为地,代表着阴柔、消极、被动、在下的态势。在正常的宇宙秩序中,天应在上而气下降,地应在下而气上升,如此天地之气相互交通,万物才能得以生长繁衍,这便是泰卦(坤上乾下)所呈现的“天地交而万物通”的和谐景象。然而,否卦却恰恰相反,乾卦居于上位,其性本就向上,乾气上升而不下降;坤卦处于下方,其性本就下沉,坤气下降而不上升。这样一来,天地之气便无法交汇融通,形成了“天地不交”的闭塞局面。这种景象,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如同宇宙版的“牛郎织女”,天河横亘,使得本应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阴阳两端被生生阻隔,无法实现正常的交流与互动。而这种阴阳的严重失衡,其悬殊程度又好比一个跷跷板,一头坐着体型庞大、重达数吨的大象,另一头却只坐着一只微不足道、轻如鸿毛的蚂蚁,其倾斜之态可想而知,整个系统失去了动态的平衡与稳定。
《易传·彖传》对否卦的解读一针见血:“天地闭,贤人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当否卦的态势出现时,整个社会秩序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甚至是“倒退键”。天地之气隔绝,意味着宇宙间的生机与活力受到了压制。反映到人类社会层面,便是上下沟通渠道不畅,统治者闭目塞听,贤能之士的才智无法得到施展,他们的声音无法上达天听。在这种情况下,贤人们往往选择退隐山林,或藏身于市井之中,以逃避现实的黑暗与不公。这不仅是贤人的无奈之举,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哀。正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许多有识之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纷纷选择“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玄学清谈之风盛行,某种程度上正是“贤人隐”的一种极端表现。
否卦的卦辞更是直接点明了这种时期的艰难处境:“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这里的“匪人”,指的是不是正道之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人”。在否卦所象征的时代,小人得志,就像搭乘了火箭一般,迅速攀升到权力的高位,占据了社会的重要资源和话语权。他们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将整个社会搅得乌烟瘴气。而“君子”,那些坚守道德操守、秉持正义原则的人,则在这样的环境中举步维艰,他们的正直与忠诚不仅得不到认可,反而可能招致祸患。因此,卦辞警示君子在此时不宜坚守常规的“贞正”之道,而应该学会审时度势,保存自身。这里的“不利君子贞”,并非是要君子放弃原则,而是提醒他们在特殊的险恶环境下,要采取更为灵活和隐蔽的方式以求生存,这就像乌龟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和四肢缩进壳中一样,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生存智慧。
再仔细审视否卦的六爻,从初六到上九,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阴爻势力的逐步演变与扩张过程(否卦为初六、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九,其中前三个为阴爻,后三个为阳爻,但整体阴爻力量强盛且占据下位,对上位阳爻形成压抑态势)。初六位处最下方,象征着阴邪势力的初露端倪。“拔茅茹以其汇”,描绘的是茅草被连根拔起,根系相互牵连,象征着小人开始结党营私,形成利益集团,其组织严密程度堪比现代的传销组织,一呼百应,相互勾结,共同牟取私利。这种腐败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呈现出群体性、系统性的特征,从根源上开始侵蚀社会的健康肌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机地脉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