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镜:外交界的“易碎玻璃心”
否卦象征着天地不交,阴阳阻隔,事物发展处于闭塞不通的状态。于是,“镜破”之类的卦象解读,便被一些人用来类比人际关系的破裂,尤其是脆弱的联盟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联盟,在某些人看来,就恰似否卦所预示的那般,脆弱得如同一只精美的玻璃花瓶,外表光鲜亮丽,实则不堪一击,轻轻一碰就会支离破碎。
最能体现这种“玻璃心”特质的,莫过于长平之战前的那段历史。当时,秦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不断向东扩张,对山东六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赵国作为东方六国中的强国,成为了合纵抗秦的核心力量之一。秦国深知,要想打破六国的合纵联盟,必须首先削弱赵国。于是,秦国便派遣间谍携带重金前往赵国,实施反间计。他们散布谣言说,赵国的名将廉颇年老怯战,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而且廉颇即将投降秦国;同时又极力吹捧赵国另一位将领赵括,说他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若让赵括取代廉颇,秦军必败。
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长期坚壁不出的战术不满,又受到秦国反间计的蛊惑,轻易地就相信了这些谣言。他不顾蔺相如等大臣的苦苦劝谏,以及赵括母亲的坚决反对,毅然决然地任命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为赵军主帅,取代了身经百战的廉颇。赵括到任后,立即改变了廉颇的防御策略,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结果,秦军在名将白起的指挥下,设下埋伏,将赵军团团围困。最终,赵军四十余万主力被秦军歼灭,赵括也在突围中战死。长平之战的惨败,使得赵国元气大伤,也极大地动摇了六国合纵抗秦的根基。曾经信誓旦旦、歃血为盟的六国联盟,因为赵国的这一轻率举动,以及各国之间固有的猜忌和利益冲突,迅速土崩瓦解,就像一群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说散就散,毫无韧性可言。
否卦中或许有“不可赴也”之类的警示之语,告诫人们在闭塞不通、形势不利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招致祸患。然而,在六国联盟的实践中,这样的警示却如同一个早已被人遗忘在角落、走时不准的闹钟,即便偶尔发出几声微弱的响声,也无法引起各国君主的真正重视。他们依旧我行我素,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彼此倾轧,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联盟信念。这活生生地揭示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博弈中,那种建立在利益交换而非共同理想和坚定信任基础上的盟约,是何等的脆弱,其信任度有时甚至比一张薄纸还要不堪一击。将六国联盟的破裂简单归咎于否卦的“预言”,显然是本末倒置。真正的原因在于各国统治者的短视、贪婪以及联盟内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协调机制。
(三)鸟尽弓藏:权臣的“悲惨剧本”
否卦所描绘的小人当道、君子遭厄的景象,也常常被用来解读古代历史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其中,“张弓箭头落地”的卦象,更是被一些人视为权臣功高震主、最终惨遭清算的不祥之兆。这种“悲惨剧本”在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和秦朝丞相李斯的身上,得到了令人扼腕的“反复上映”。
韩信,这位被誉为“兵仙”的军事奇才,在楚汉相争的战场上叱咤风云,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率军暗度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大破赵军;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于垓下,最终迫使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可以说,没有韩信,刘邦能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天下,还是一个未知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开国元勋,在汉朝建立之后,其命运却急转直下。刘邦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既忌惮又猜疑,先是将其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剥夺了他的兵权。后来,在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与萧何合谋,以谋反的罪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钟室杀害。临刑前,韩信仰天长叹:“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这句血泪控诉,不仅是韩信个人悲剧命运的写照,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无数功高震主的功臣惨遭弃杀的“主题曲”,回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无独有偶,秦朝的开国丞相李斯,其命运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他提出的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和荣华富贵,与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废黜了贤明的公子扶苏,立昏庸残暴的胡亥为帝,即秦二世。李斯本以为此举能够确保自己的地位,却不料引狼入室。赵高是一个野心极大、心狠手辣的宦官,他利用秦二世的昏聩无能,逐渐架空了李斯的权力,并不断在秦二世面前谗言陷害李斯。最终,李斯被诬陷谋反,受尽了酷刑,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灭三族。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李斯对其子感叹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其悔恨与凄凉之情,溢于言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机地脉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