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雾送旧客,瓮底现奇纹
惊蛰后的京城总缠着层薄雾,西市街口的老槐树刚爆出新芽,雾珠凝在嫩绿色的叶尖上,把"晚星酪铺"的木招牌浸得发潮。林晚星正用铜铲刮着陶瓮内壁的蜜渍——昨天那只柳氏传下的老陶瓮,经教授检测后确认夹层里藏着暗纹,此刻瓮口搭着块半干的棉布,布上还沾着些未清理的槐花碎。
"这瓮得用玉泉山的泉水煮三遍。"苏砚把刚开封的"怀柔新栗"倒在竹筛里,栗壳上的绒毛沾着晨露,"教授说夹层的暗纹遇热会显形,不过温度得控制在75度,太高会烫坏陶胎。"他正调试智能温控炉,店门的风铃"叮铃"响了声,穿月白旗袍的女人站在雾里,手里捧着个描金漆盒,鬓角的银簪换了支素银的,簪头嵌着颗小小的珍珠。
"我奶奶想把这个还给酪铺。"女人把漆盒放在案上,盒盖的锁扣是黄铜做的,刻着"念瑾"二字。林晚星掀开盒盖时,指尖突然顿住——里面铺着层暗红色的绒布,布上摆着把牛角刮刀,刀身的弧度与陶瓮内壁严丝合缝,刀柄处刻着个"柳"字,边缘的包浆厚得能看出是常年握在手里的。
"这是柳氏当年搅酪用的刮刀。"女人的指尖在刀背上轻轻滑过,"我奶奶说,1943年冬天,柳氏就是用这把刀,把最后半瓮'救饥酪'分给了难民。"苏砚正往陶瓮里倒泉水,闻言突然道:"昨天检测时,瓮底的暗纹里好像卡着东西。"他用镊子探进瓮底的缝隙,夹出片半焦的麻纸,纸上的字迹被火熏得发黑,隐约能看清"栗粉三钱、槐蜜一两"的字样。
林晚星把麻纸铺在玻璃案上,用全息扫描仪扫了扫,屏幕上突然跳出段修复后的文字:"救饥酪者,非为秘传,实为活命——栗需带壳蒸半刻,去壳后捣成粉,与槐蜜、糙米浆同煮,得稠酪三碗,可活一人一日。"她看着"活命"二字,突然想起昨天女人奶奶说的饥荒年景,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似的发酸。
二、旧刀藏密码,新酪引异声
"这刮刀的弧度,刚好能刮净瓮底的酪渣。"苏砚用牛角刀在陶瓮里试了试,刀背与瓮壁接触的地方突然传出"咔"的轻响——瓮底的暗纹竟亮起层淡金色的光,纹路里嵌着些细小的颗粒,像是某种未溶解的食材。林晚星凑近了看,突然发现颗粒的形状很熟悉:"这是......栗子壳的碎末?"
女人往案上的白瓷碗里倒着东西,是些淡黄色的粉末:"我奶奶把当年剩下的栗子壳磨成了粉,说柳氏的方子里,栗子壳其实是关键。"她用银勺舀了勺粉末倒进牛奶里,"教授说这粉末里含淀粉酶,能让酪浆在低温下快速凝固,饥荒时没有发酵设备,靠这个才能做出能放三天的'救饥酪'。"
苏砚突然指着温控炉的屏幕:"温度到75度了。"林晚星把牛角刀放进陶瓮,刀背沿着暗纹轻轻刮动,瓮壁上渐渐显出排细密的字——不是配方,竟是串日期:"1943.12..12..12.25"......最后一行是"2023.12.25",字迹新鲜得像是刚刻上去的。
"这些日期都是冬至。"女人的脸色突然变了,"我奶奶去年冬至去世的,她说每年这时候,柳氏都会在瓮里藏碗新做的酪。"话音刚落,店外突然传来阵引擎声,辆银灰色的面包车停在老槐树下,车窗里探出个戴鸭舌帽的脑袋,正往店里张望——帽檐下的脸,和昨天全息影像里打印银簪的白大褂男人长得一模一样。
林晚星不动声色地把牛角刀放进漆盒,苏砚悄悄按了下桌角的紧急呼叫器——那是沈思酪昨天留下的,说如果遇到可疑人员就按。鸭舌帽男人推开门时,手里拿着个不锈钢保温杯,杯身上印着"首都大学生物实验室"的字样:"教授让我来取陶瓮的检测样本。"
三、真酪辨真伪,古方藏人心
"样本得等教授亲自来取。"林晚星往玻璃碗里倒着有机牛奶,"不过可以尝尝我们新做的'栗壳凝酪'。"她舀了勺女人带来的栗子壳粉,又抓了把刚剥好的怀柔栗子肉:"柳氏的方子其实分两种,救饥用的是栗壳粉加糙米浆,平常吃的得用鲜栗肉。"
苏砚把陶瓮里的泉水倒进铜锅,架在炭火上烧着:"这'鲜栗酪'得用炭火慢煮,牛奶和栗肉的比例是3:1,煮到起小泡时加槐蜜,顺时针搅一百二十下,不能多也不能少。"他边说边用牛角刀搅着锅里的栗肉,刀背碰到锅沿时发出"当当"的轻响,鸭舌帽男人的喉结动了动,眼神直往陶瓮那边瞟。
林晚星把煮好的"鲜栗酪"盛进白瓷碗,碗沿撒了圈槐花碎:"尝尝?这是按瓮底暗纹里的方子做的。"鸭舌帽男人接过碗,指尖刚碰到碗壁就猛地缩了回去——碗沿的槐花碎里,混着几颗极小的银色颗粒,是沈思酪昨天送来的"防伪珠",遇陌生人的体温会发烫。
"你们不是考古系的。"苏砚突然把温控炉的温度调到最高,陶瓮里的水"咕嘟"冒泡,瓮壁的暗纹在高温下变得清晰,竟显出幅微型浮雕——柳氏正往陶瓮里放酪碗,身后站着个穿西装的男人,手里拿着个和鸭舌帽男人一模一样的保温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