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容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藏着释然:“不怪他,太奶奶当年特意嘱咐我,永远不能解释,只有这样,柳氏才能平安。现在好了,老灶还在,酪香还在,我总算能给太奶奶一个交代了。”
三、春生酪初制,配方藏着匠人心
“沈奶奶,您这本进阶酪谱里,‘春生酪’是第一个配方,正好现在是春天,我们试试做?”林晚星的提议让沈玉容眼睛一亮,她点点头,翻开小册子的第一页,上面画着株刚发芽的柳树,旁边写着“春生酪:取万物生发之气,和胃健脾,最宜春日食”。
系统光屏同步弹出【柳氏四季酪道·春生酪(进阶配方)】,字迹带着春日的鲜活:
- 春生酪(柳老夫人进阶谱)
- 适配节气:春分至谷雨(万物生发,需调和脾胃)
- 基础原料:
- 鲜牛奶600ml(优选春日产奶的本地奶牛,乳汁更醇厚)
- 头茬青麦粉80g(刚灌浆的青麦穗,石磨低温磨制,保留麦胚的清甜味)
- 鲜槐花蜜40ml(清晨带露采摘的白槐花,自然发酵7天,不加热破坏活性酶)
- 山药汁50ml(选用河南铁棍山药,蒸熟后压成泥,用纱布过滤取汁,无渣)
- 陈皮丝3g(三年陈的新会陈皮,泡软后切丝,去苦涩味)
- 关键步骤:
1. 预处理:青麦粉用30ml温水调成糊状,静置15分钟,让麦粉充分吸收水分;山药蒸熟后放凉,用勺子背压成泥,包在纱布里,轻轻挤压取汁,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渣子混入。
2. 温奶拌粉:老灶台左灶添软槐树枝(柳老夫人当年的习惯,槐木温火不燥),将鲜牛奶倒入铜锅,温至38℃(手触锅沿不烫,像春日的暖阳),然后缓缓倒入青麦糊,边倒边顺时针搅6圈(取“六六大顺”之意,搅速要慢,避免起疙瘩)。
3. 熬制增香:将混合好的奶糊移至老灶台中灶,添少量枣木柴(枣木火温而持久),小火慢熬,期间加入陈皮丝,每隔5分钟搅3圈(圈数不能错,柳老夫人说“春搅宜缓,顺生发之气”),熬至奶糊能在勺子上挂层薄衣(约20分钟),关火。
4. 调味发酵:待奶糊降温至30℃时,加入鲜槐花蜜,轻轻搅匀(不能用力,怕破坏蜜的活性),然后倒入黑陶瓮中,用粗布封口,放在老灶台右灶的余温处(右灶刚烧过柴,温度约25℃,像春日的土温),发酵3小时(时间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会酸,少了不香)。
- 匠人心得:“春生酪,要‘软’要‘清’。火要软,搅要软,心更要软,像对待刚发芽的小苗,不能急,不能燥,才能做出带着春日气的酪。”
沈玉容蹲在老灶台前,手把手教林晚星添槐树枝:“当年太奶奶教我时,说槐木是‘温性木’,和春日的气最合,用它烧火,做出来的酪不会上火。”她的手有些颤抖,却很稳,添柴的动作和虚影框里1925年的画面渐渐重合——当年的小徒弟,如今也成了传艺的人。
苏砚在旁边帮忙处理青麦穗,他戴着白手套,用小剪刀轻轻剪下麦穗,然后放在石磨上慢慢磨:“青麦粉果然比普通麦粉香,有股青草的甜味。”白承宇拿着测温仪,时不时报下温度:“左灶38℃了,可以倒麦糊了”“中灶温度稳定在85℃,刚好适合熬制”。
柳守义则蹲在沈玉容旁边,听她讲当年的事:“太奶奶做春生酪时,总爱让我们去摘槐花,说‘蜜要鲜,花要活,酪才会有灵气’。有次我摘的槐花开得太老,太奶奶就罚我蹲在灶前看火,说‘做酪和做人一样,要挑最好的,不能凑活’。”
四、酪香引旧识,反转再藏新线索
三个小时后,黑陶瓮的粗布被掀开,一股清冽的麦香混着槐花的甜香飘了出来,比“奠基麦香酪”多了层春日的清新。林晚星用银勺舀起一勺,酪体呈淡淡的青白色,像刚发芽的麦苗,入口先是槐花蜜的甜,接着是青麦的清,最后是山药的绵,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陈皮的微香。
“就是这个味!”沈玉容眼眶发红,“当年我走的时候,太奶奶给我装的就是春生酪,说‘春天走,带着春的气,到了南方也不会想家’。”她刚说完,店门的风铃又响了,这次进来的是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个旧照片,照片上是个扎辫子的姑娘和柳老夫人的合影。
“请问,这里有位沈玉容奶奶吗?”男人的声音有些急切,沈玉容看到照片时,突然站起来,身体晃了晃:“你是……你是阿明的儿子?”男人点点头,从包里取出个铁盒子:“我爸临终前说,要是能找到沈玉容奶奶,就把这个给您。他说,这是1927年,您走的时候落在他那儿的。”
铁盒子打开,里面是块绣着“柳”字的手帕,还有半本被火烧过的小册子。林晚星的系统光屏瞬间亮起【紧急预警:检测到“柳氏酪道隐藏分支”线索】,【二次剧情反转】的字样格外刺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