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阳晒灶角,陌生客携旧物来
西市街的晨阳暖得正好,老槐树的影子缩在树根旁,像团揉皱的墨纸。林晚星正拿着软布擦老灶台的铜锅,锅里还留着昨晚熬夏清酪的淡淡绿豆香,指尖刚触到锅沿,店门的风铃就“叮铃”响了——进来的是个穿亚麻长裙的年轻女人,怀里抱着个沉甸甸的旧木盒,头发用根木簪挽着,眉眼间带着股书卷气,却难掩眼底的急切。
“您好,我叫苏清辞,是苏砚的堂姐。”女人把木盒放在柜台上,声音有些发颤,“我在整理爷爷遗物时,发现了这个盒子,里面的东西,好像和柳氏酪铺有关。”她掀开盒盖,里面铺着块褪色的蓝印花布,布上放着个黄铜小秤、半块刻着“柳”字的木牌,还有一本边角磨损的旧日记。
苏砚刚从后院拎着鲜牛奶进来,看到苏清辞时愣了一下:“姐?你怎么来了?”林晚星的目光落在那半块木牌上——和老灶台暗格里小铜锁上的“柳”字笔迹一模一样。腕上的“酪”字印记突然发烫,眉心的系统光屏“唰”地亮了,字迹带着种探寻的意味:
【柳氏酪道传承系统·亲缘模式已激活】
【当前状态:追溯苏、柳两氏百年前的隐藏关联】
【关键物品:黄铜小秤(1925年柳氏酪铺专用“量料秤”,秤砣刻有“柳记”二字)、半块木牌(与柳老夫人当年给学徒的“认门牌”为一套)】
【待解谜题:苏清辞祖父苏明远的日记中,多次提到“柳氏之诺”,却未明说具体内容】
苏清辞翻开旧日记,泛黄的纸页上,是1926年的字迹:“三月初七,柳老夫人赠秤,嘱我‘量料如量心,分毫不能差’。她教我辨牛奶好坏,说‘新鲜奶有层薄衣,像春日的雾’。四月初三,见她给乞讨的孩子分酪,说‘做酪不是为了赚银钱,是为了让过路人能暖一暖’。七月十五,她把半块木牌给我,说‘若将来柳氏有难,持此牌来寻,苏、柳两家,当共守之’。”
“苏明远?”沈玉容突然凑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当年太奶奶身边,确实有个姓苏的帮工!他手脚麻利,还识些字,太奶奶常让他帮忙记账本,说他‘心细如发,是个做酪的好料子’!只是1927年太奶奶安排我们走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
苏砚的脸色变了变:“我爷爷生前总说,我们家欠柳家一个人情,让我们以后若遇到柳氏后人,一定要尽力相助。原来当年,爷爷和柳老夫人还有这样的渊源!”系统光屏瞬间弹出【人物关联·百年之诺】:【苏明远,1905年生,1925年到柳氏酪铺做帮工,因忠厚老实被柳老夫人重用,1927年受柳老夫人所托,带着部分柳氏酪品原料配方,前往南方躲避陈万山的追查,后在当地定居,嘱咐后人“守诺待归”】
二、日记藏往事,剧情反转现承诺
苏清辞继续翻着日记,翻到1927年秋的那一页时,纸页上沾着点点褐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泪痕:“九月十二,听闻柳老夫人病逝,心如刀绞。她曾说,‘酪道的根,不在铺子里,在人心里’。我带着她给的原料配方,在南方开了家小杂货铺,专门售卖柳氏酪品需要的青麦、槐花蜜,只盼有朝一日,能把配方还给柳氏后人。只是陈万山的人一直在找我,我不敢暴露身份,只能把配方藏在日记的夹层里……”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日记的夹层,里面果然藏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柳老夫人手书的“柳氏酪品原料甄选秘要”,字迹娟秀却有力:
“青麦需选穗长三寸者,灌浆七分熟,过雨则味淡,过晒则味苦;
鲜牛奶需在辰时前取,此时奶牛未食新草,乳汁纯粹无杂味;
槐花蜜需采朝露未干之花,发酵时需用陶瓮,忌用铁器,否则失了清甜味;
山药需选皮糙肉白者,蒸时需带皮,蒸透后需放凉再取汁,否则药性易散……”
“这是……太奶奶的笔迹!”沈玉容的手指抚过纸页,眼泪掉了下来,“当年太奶奶总说,‘做酪先选料,料好酪才好’,她对原料的挑剔,比什么都严!有次我用了过晒的青麦,她罚我把青麦全挑出来,说‘差一分,就不是柳氏的酪了’!”
就在这时,系统光屏突然亮起【核心剧情反转·双脉传承】:
【柳老夫人的“双脉守护计划”:1927年,她不仅安排沈玉容带走“进阶酪谱”、李明远带走“半本应急谱”,还让苏明远带走“原料甄选秘要”——她怕单一传承出意外,特意将柳氏酪道分为“技艺谱”“应急方”“原料秘”三部分,分别交予外姓弟子、亲信学徒和忠厚帮工,只有三部分合一,才算完整的柳氏酪道】
【未说之隐:柳老夫人当年看出苏明远对酪道的热爱,却因苏明远家中有老母亲要照顾,不忍让他跟着沈玉容颠沛流离,才让他带着原料秘要去南方定居,既避开陈万山的追查,又能守护住柳氏酪道的“根基”(原料是酪品的根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