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续之诺:苏明远临终前,把日记和木盒交给儿子,嘱咐“若柳氏后人能重开老灶,做出当年的酪味,就把原料秘要还回去,完成对柳老夫人的承诺”】
苏清辞的眼眶红了:“我爷爷到死都拿着那半块木牌,说‘柳老夫人的诺,不能忘’。直到上个月,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西市街有个‘晚星酪铺’,用老灶台做出了百年前的酪味,我就知道,是时候来还这份承诺了。”
林晚星握住苏清辞的手,声音有些哽咽:“苏姐姐,谢谢你爷爷,也谢谢你。柳老夫人当年的良苦用心,今天终于实现了——柳氏酪道的三部分,终于合在一起了!”
三、秋补酪初制,配方藏着养生意
“既然原料秘要找回来了,我们不如试试做‘秋补酪’?”沈玉容突然开口,翻着“柳氏四季酪道进阶记”,“虽然现在还没到秋天,但这‘秋补酪’的配方,最能体现‘原料甄选’的重要性!太奶奶说,秋天是‘收’的季节,酪品要‘补而不燥’,用料必须精挑细选,才能达到‘养身又养心’的效果。”
系统光屏同步弹出【柳氏四季酪道·秋补酪(进阶配方+原料秘要结合版)】,字迹带着秋日的醇厚:
- 秋补酪(柳老夫人进阶谱+原料秘要)
- 适配节气:立秋至霜降(秋燥明显,需滋阴润燥、益气生津)
- 基础原料(严格按秘要甄选):
- 鲜牛奶700ml(甄选三岁龄本地黄牛的乳汁,需在辰时(7-9点)前手工挤取,过滤时需用三层纱布,去除奶皮上的杂质,保留乳汁的醇厚感)
- 熟地黄粉15g(选用河南怀庆府产的熟地黄,九蒸九晒,用石磨磨成细粉,过120目筛,确保无颗粒,避免影响酪体细腻度)
- 鲜百合瓣40g(选用兰州甜百合,取外层肥厚的花瓣,洗净后用温水浸泡15分钟,去除苦味,保留百合的清甜味)
- 枣花蜜30ml(选用中秋前后采摘的枣花,自然发酵10天,发酵时需放在阴凉通风处,忌阳光直射,确保花蜜的温润性)
- 雪梨汁80ml(选用河北赵县产的雪梨,去皮去核后切小块,用石臼捣烂,包在纱布里轻轻挤压取汁,只取澄清部分,避免果肉混入)
- 关键步骤:
1. 预处理:熟地黄粉用60ml温水调成糊状,静置25分钟(时间需足够,让熟地黄粉充分溶解,否则熬制时易结块);鲜百合瓣放入沸水中焯2分钟,捞出过凉水,保持百合的脆嫩口感;雪梨块捣烂后,用纱布过滤取汁,备用。
2. 熬制熟地奶:老灶台中灶添柏树枝(柏木火温而不燥,适合熬制滋补类酪品,按原料秘要记载,柏木与熟地黄的药性最合),将鲜牛奶倒入铜锅,小火加热至50℃(手触锅沿微烫,像秋日的暖阳),缓缓倒入熟地黄糊,边倒边逆时针搅7圈(取“七星拱月”之意,搅速要慢,确保熟地糊与牛奶完全融合,避免产生气泡),然后加入焯好的鲜百合瓣,继续小火熬制18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搅2圈(圈数不能错,太奶奶说“秋搅宜稳,顺收敛之气”),防止糊底。
3. 调味润燥:待奶糊熬至浓稠(能在勺子上挂住厚衣,滴落后呈圆珠状),加入雪梨汁,轻轻搅拌均匀(雪梨汁易氧化,需快速搅拌,避免变色),关火,将铜锅放在自然通风处降温至35℃(避免温度过高破坏枣花蜜的营养),然后加入枣花蜜,再次搅匀(从锅底向上搅,确保花蜜分布均匀)。
4. 慢炖锁效:将调好味的奶糊倒入紫砂盅中(紫砂盅透气性好,能让酪品更好地吸收原料的药性),盖上盅盖,放入老灶台的余温灶膛里(灶膛里留少量柏木灰,温度约40℃,像人体的体温,最适合此酪的慢炖),慢炖2小时(时间需精准,炖制不足则熟地的药效难出,炖制过度则百合会烂,失去口感)。
- 匠人心得:“秋补酪,重在‘精’与‘和’。选料要精,差一分则失味;用料要和,熟地黄补而不燥,百合清而不寒,雪梨润而不腻,枣花蜜温而不火——此乃‘和之味’,也是‘和之心’。做酪时要想着秋日的收敛,不能急,不能躁,才能做出‘养身又养心’的酪品。柳氏后人切记,补酪不是‘大补特补’,是‘按需而补’,要根据吃酪人的体质调整用料,不能一概而论。”
沈玉容蹲在老灶台前,亲自添柏树枝:“当年太奶奶教我认柏木时,说‘柏木是树里的长者,秋天烧它,火不急不躁,能把原料的药性慢慢熬出来’。”她的手虽然有些颤抖,却精准地控制着柴火候,每添一根柴,都要仔细看一眼灶膛里的火苗——这是柳老夫人当年教她的“观火之道”,也是“观心之道”。
苏砚在旁边帮忙处理熟地黄,他戴着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将熟地黄粉调成糊状:“按原料秘要上说的,熟地黄一定要九蒸九晒,这样才能去掉寒性,保留滋补的功效。我特意托人从河南怀庆府买的,保证是正宗的!”白承宇则拿着测温仪和计时器,认真记录着每一步的时间和温度:“中灶温度稳定在50℃,适合熬制熟地奶”“慢炖温度40℃,时间刚过1小时,一切正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