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步骤:
1. 鲜牛奶倒入铜锅,老灶台右灶添少量枣木柴,加热至60℃,关火;
2. 加入发酵菌种,搅拌均匀,静置10分钟(让菌种适应温度);
3. 加入老红糖水和陈皮丝,搅拌均匀;
4. 倒入黑陶碗,用粗布封口,放在老灶台中灶余温处(温度约35℃),发酵6小时;
5. 发酵完成后,表面会形成一层“金香膜”,口感绵密,带着淡淡的陈皮香。
(二)玉润酪·陶瓮密封发酵
- 适配工艺:利用陶瓮的“透气性”,让酪品在密封中自然呼吸,增加细腻度
- 基础原料:
- 鲜牛奶700ml(辰时前取本地黄牛乳,三层纱布过滤)
- 柳氏秘制发酵菌种5g(同金香酪)
- 冰糖8g(敲成小块)
- 桂花蜜5ml(新鲜桂花,用蜂蜜腌制)
- 关键步骤:
1. 鲜牛奶倒入铜锅,加热至55℃,加入发酵菌种,搅拌均匀;
2. 加入冰糖,搅拌至融化,关火降温至40℃;
3. 加入桂花蜜,搅拌均匀;
4. 倒入事先消毒的陶瓮,用蜡密封瓮口,放在阴凉处(温度约25℃),发酵12小时;
5. 发酵完成后,酪体呈乳白色,像羊脂玉一样细腻,带着桂花的清香。
(三)褐醇酪·草木灰控温发酵
- 适配工艺:利用草木灰“恒温保湿”的特性,模拟“古代地窖发酵”环境,增加醇厚感
- 基础原料:
- 鲜牛奶700ml(辰时前取本地黑牛乳,三层纱布过滤)
- 柳氏秘制发酵菌种5g(同金香酪)
- 焦麦粉10g(头茬冬小麦,炒至焦黑,磨粉)
- 生姜汁3ml(新鲜小黄姜,捣烂取汁)
- 关键步骤:
1. 鲜牛奶倒入铜锅,加热至50℃,加入发酵菌种,搅拌均匀;
2. 加入焦麦粉和生姜汁,搅拌均匀;
3. 倒入白瓷罐,用纱布封口;
4. 在木箱底部铺一层草木灰,放入白瓷罐,再用草木灰填满缝隙,保持温度约30℃,发酵8小时;
5. 发酵完成后,酪体呈深褐色,口感醇厚,带着焦麦的香味。
- 匠人心得:“柳氏发酵,贵在‘顺天应时’。老灶余温,是借灶台之火;陶瓮密封,是借陶土之气;草木灰控温,是借自然之法。做此酪,需懂‘天时’,更懂‘地利’——不同的发酵工艺,对应不同的食材,不同的季节,这是中国传统饮食的智慧。柳氏后人切记,酪品之魂,在‘自然’,更在‘敬畏’——敬畏自然规律,才能做出有温度的酪品。”
王秀兰也来帮忙,她蹲在老灶台旁,给中灶添了少量枣木柴:“这草木灰是我特意从乡下找来的,是麦秆烧的,干净得很,和太奶奶当年用的一样。”苏清辞则拿着温度计,认真记录着:“中灶余温35℃,适合金香酪发酵”“陶瓮周围温度25℃,正常”。
皮埃尔站在老灶台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发酵过程,手里的笔记本写个不停:“你们的发酵工艺,虽然没有用精密仪器,但很巧妙,利用了自然环境,这和我们西方的‘风土理念’很像。”
四、酪香破偏见,反转再遇知音人
十二个小时后,三色发酵酪终于做好了。金香酪的“金香膜”泛着光泽,玉润酪的乳白色像羊脂玉,褐醇酪的深褐色透着醇厚,三种酪品摆在桌上,散发着不同的香气,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皮埃尔先生,您先盲测尝尝。”林晚星把三种酪品分别放在白瓷盘里,没有做任何标记。皮埃尔拿起银勺,先尝了金香酪——入口是浓郁的奶香味,接着是陈皮的清苦,最后是老红糖的甜,口感绵密,带着淡淡的烟火气。
他又尝了玉润酪——口感细腻得像丝绸,桂花的清香和牛奶的醇厚完美融合,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花香。最后尝了褐醇酪——焦麦的香味很浓,带着生姜的微辣,口感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太神奇了!”皮埃尔激动地站起来,手里的银勺差点掉在地上,“这三种酪品,口感和风味都不同,发酵工艺虽然简单,却很有效,比我之前尝过的‘伪中国酪品’好太多了!”
就在这时,赵正宏拿出1935年的“全国传统美食大赛”评委评语:“当年评委评价柳氏酪品‘发酵独特,风味醇厚,有东方饮食之魂’,今天看来,果然名不虚传。皮埃尔先生,您现在还觉得中国没有真正的酪品文化吗?”
系统光屏瞬间亮起【终极剧情反转·文化共鸣】:
【皮埃尔的醒悟:他承认自己之前对中国传统酪品的偏见是错误的,并主动提出和晚星酪铺合作——将柳氏酪品引入法国市场,同时把西方奶酪的“储存技术”传授给晚星酪铺,实现“东西方酪品文化交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