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夜盼暖,一碗甜汤的食客心事
蟹壳黄的酥香还萦绕在“星语花坊”的后厨,冬夜的冷意却让食客的需求悄悄变了方向。周三晚上打烊前,林晚星收拾餐桌时,发现靠窗的座位上留了张便签,字迹带着几分暖意:“最近总觉得手脚凉,要是有碗热甜汤就好了,最好是带点陈皮香的,喝着暖胃又舒服。”
她捏着便签走到正在清洗烤箱的谢景渊身边,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景渊哥,你看,天越来越冷,大家开始惦记热甜汤了。咱们之前做的都是点心和咸口吃食,还没有像样的粤式甜汤,要不试试做陈皮红豆沙?我记得你上次从广东带回来的老陈皮还在,正好能用上。”
谢景渊关掉水龙头,用毛巾擦了擦手,眼睛里泛起熟悉的光亮:“陈皮红豆沙好啊!我小时候在广州亲戚家过年,舅妈总熬这个——红豆糯得沙软,陈皮香渗在汤里,甜不齁人还带着点回甘,喝完浑身都暖。而且这汤能提前熬好放在保温桶里,顾客来就能盛,比等烤点心快多了。”
“我就知道你会喜欢!”林晚星拉着他走到储物架前,翻出那个印着“新会陈皮”的陶罐,打开盖子就飘出一股陈香,“你看这陈皮,放了三年的,泡出来的水都带着果香,熬进红豆沙里肯定绝了。不过得提前泡红豆,还要去红豆芯,不然会苦。”说着就拿出手机查粤式老方子,还特意给广州的舅妈发了语音,舅妈在电话里反复叮嘱:“红豆要选颗粒圆的赤小豆,泡足4小时才容易煮烂;陈皮要提前泡软刮去白瓤,不然会涩;冰糖要最后放,煮太久会糊底,还要记得加一勺茯苓粉勾芡,汤才会稠滑。”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晚星就把赤小豆倒进盆里,加温水没过豆子:“得泡到手指能捏碎豆皮才算好,不然煮两小时都不沙。”谢景渊则拿着陈皮放进温水里,泡软后用小刀轻轻刮去内侧的白瓤:“这白瓤是涩味的根源,刮干净了陈皮才香。”两人忙到朝阳升起时,泡好的赤小豆胀得圆滚滚,陈皮也晾成了半干,切成细丝铺在盘子里,透着一股老广的烟火气。
二、慢熬甜润·粤式陈皮红豆沙
- 适配场景:广东传统甜汤,口感绵密甜润,带着陈皮的清香,适合秋冬季节作为餐后甜点、夜宵或暖身饮品。尤其适合手脚冰凉的人群、老人和孩子,搭配蟹壳黄或糯米鸡食用最佳,热食口感最好,冷藏后可作夏日甜品,加热时需加少许温水避免浓稠。
- 基础原料(约制作20碗,每碗200毫升):
- 主料:赤小豆500克(非普通红豆,赤小豆更易煮沙,口感更绵)、三年新会陈皮30克(年份越久香味越浓,避免用新鲜陈皮)、茯苓粉50克(增加稠度,可选,无则用玉米淀粉替代)。
- 调味:老冰糖200克(甜度比白砂糖温和,避免用单晶冰糖)、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根据喜好调整浓稠度)、盐2克(提鲜,中和甜味,关键步骤不可少)。
- 工具:砂锅1个(熬汤首选,保温性好,煮出的红豆更沙)、不锈钢锅1个(备用,避免砂锅糊底)、漏勺1个(过滤红豆芯)、纱布1块(包裹陈皮,防止煮烂后散在汤里)、木勺1把(搅拌用,避免刮伤砂锅)、电子秤1台、量杯1个、陶瓷碗20个、保温桶1个。
- 关键步骤:
1. 预处理食材(决定口感的核心):
- 赤小豆:提前用温水浸泡4小时(或冷藏浸泡过夜),泡至手指能轻松捏碎豆皮,捞出沥干水分;将泡好的红豆倒入漏勺,用清水冲洗2遍,挑出破损或虫蛀的豆子。
- 陈皮:用30℃温水浸泡15分钟,泡软后捞出,用小刀刮去内侧的白瓤(白瓤含苦涩味,必须刮干净),切成0.5厘米宽的细丝;将陈皮丝用纱布包好,系紧袋口(避免煮烂后影响口感)。
- 茯苓粉:用50毫升冷水搅拌成无颗粒的糊状(提前调糊,避免直接下锅结块),备用。
2. 熬煮红豆(慢煮出沙,耐心是关键):
- 砂锅中加入3000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泡好的赤小豆,再次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焖煮1.5小时(期间每隔20分钟用木勺搅拌一次,避免红豆粘底糊锅)。
- 煮至红豆体积膨胀、表皮裂开时,放入包裹好的陈皮纱布袋,继续小火煮30分钟(让陈皮的香味充分渗入红豆中,此时红豆应已煮至用勺子一压就成沙的状态)。
3. 调味与勾芡(甜而不齁,稠滑适中):
- 加入老冰糖和2克盐,用木勺轻轻搅拌至冰糖完全融化(盐能中和甜味,让口感更有层次,不可省略);尝一下甜度,根据喜好调整冰糖用量(避免过甜,掩盖陈皮香)。
- 转中火,将调好的茯苓粉糊缓缓倒入砂锅中,边倒边用木勺搅拌(防止结块),煮3-5分钟至汤变稠滑(提起木勺,汤能挂在勺上缓慢滴落即可,不要煮太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