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整理教具时,林羽在竹篮底发现片孩子掉落的画。画上是个奇怪的植物,长着灵草的叶、向日葵的花、仙人掌的刺,旁边写着 “我的超级植物”。他把画夹进《太初规则》,刚好夹在 “草木有灵” 那页,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让孩子复刻过去,而是像培育灵草那样,给他们传统的根,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新叶。
第二天清晨,林羽去菜园查看。昨夜新播的种子上,覆着层薄薄的稻草 —— 不知是哪个孩子的杰作,稻草铺得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他蹲下身轻轻拨开稻草,土面的潮气带着生机扑面而来,像能听见种子在土里呼吸的声音。远处的高楼在晨光里泛着金红,近处的菜畦泛着新绿,这两种颜色在他眼里渐渐融合,像幅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画。
他在微信群里发了张稻草覆盖的照片,配文:“最好的守护,是带着温度的用心。” 很快收到回复,是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妈妈:“她说这是给种子盖被子,怕它们着凉。” 林羽笑着回复:“种子会记得这份温暖的。” 他知道,这些孩子种下的不只是菜种,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而这份情感,会像灵草的根须,在城市的土壤里慢慢蔓延,终有一天,会长成连接城野的绿荫。
上午的阳光透过活动室的窗,照在昨天孩子们编的花环上。松针的绿、野菊的黄、艾草的褐,在光里像调色盘上的颜料。林羽把花环挂在墙上,旁边贴上孩子们的观察日记,突然觉得这面墙成了面魔镜 —— 照得出传统的根,也映得出未来的芽。他摸出手机,给泽丰村的二柱打了个电话:“下次寄些竹编的小工具来,孩子们用着正好。” 电话那头传来炒茶的 “滋滋” 声,像在为这场跨越城乡的传承伴奏。
这便是城市里的草木课,不在课本在田间,不在说教在体验。就像道家说的 “不言之教”,种下颗种子,就是播下个希望,让孩子们在触摸泥土的过程中,自然懂得生长的道理,懂得传统不是负担,而是能开出新花的根 —— 这或许就是 “童蒙养正” 的真意,用草木的智慧,滋养出既懂传统又向未来的心灵。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