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前的空闲,林羽跟着老王沿管道巡检。蒸汽管道的保温层泛着热气,疏水阀的滴答声如钟表,输煤廊桥下的阴影里,几株藜麦正顺着支架攀爬。“废水处理站的沉淀池有股中水,” 老王拧开取样阀,“经过深度处理的,pH 值 7.2,刚好浇灵草不用再调酸。” 走过灰库,防爆墙的裂缝里长出丛蒲公英,种子被风吹得四散,“这草的绒毛能测空气质量,” 老王摘下朵绒球,“污染重的地方绒毛短,干净的地方长得长,比检测仪直观。”
夜里的电厂灯火通明。林羽在检修班的休息室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厂区与灵草的布局图:“高污染区:选耐硫品种,叶片厚多绒毛;中污染区:选吸霾品种,生长快分枝多;低污染区:选芳香品种,驱蚊兼美化。” 窗外传来引风机的轰鸣,与灵草散发的微弱清香形成奇妙的对比。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一批模块化种植箱,用脱硫石膏板制作,能拼接成环形围绕烟塔,既抗腐蚀又能当防波堤,就像给烟囱戴个绿项圈。”
深夜的灰场突然传来响动。林羽举着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戴胜鸟,嘴里叼着只被灵草叶缠住的虫子。他想起楚博士说的 “大气指示生物”,突然明白电厂不仅是能源基地,也是城市生态链的一环。蹲在脱硫塔的基座旁,发现被鸟粪滋养的灵草长得格外旺盛 —— 原来万物之间,早有隐秘的共生之道。
第二天清晨,建材厂送来了石膏种植箱。蜂窝状的箱体泛着青白色,表面布满细小的透气孔,“按您说的抗腐蚀标准做的,” 厂长用盐酸喷雾测试,“酸碱都不怕,二十年不老化。” 林羽和工人们将种植箱沿烟塔底座拼接,形成圈绿色的环,箱与箱之间留着 10 厘米宽的通风缝:“这叫‘环塔绿障’,” 他往箱里填充改良土时说,“既能挡住水平扩散的污染物,又能让垂直气流带走净化后的空气,就像给烟囱装个绿色滤清器。”
楚博士的团队开始安装大气超级站。监测仪的采样口高出地面 10 米,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传至环保局,“这些灵草就像分布式传感器,” 她调试着激光雷达,“结合仪器数据,能精准算出净化效率,就像给植物装了智能大脑。” 环境监测站的技术员们则在制作 “污染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灵草的生长状态,“哪里灵草长得好,哪里空气就干净,” 戴口罩的女生指着地图,“比任何宣传都有说服力。”
中午的 “能源市集” 设在厂前广场。林羽和工人们摆了个 “灵草净化展”,玻璃箱里的污染空气经过灵草过滤,变得清澈透明,旁边摆着《太初规则》与《锅炉运行手册》的对照本。穿工作服的老工程师指着手册里的脱硫效率曲线,拍着种植箱笑:“这灵草的净化效率不亚于我们的电除尘器,” 他比划着数据,“就是不用耗电,这叫‘零碳环保’。” 老王趁机展示他收藏的电厂老照片,黑白影像里的 1980 年代,烟囱冒着黑烟,厂区周边寸草不生,“那时候只懂发电不懂环保,” 他叹气说,“现在种灵草,总算明白绿水青山才是真财富。”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输煤栈桥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悬篮种植法”,在栈桥两侧的钢构上悬挂种植篮,篮内填着粉煤灰改良土,“《农政全书》说‘高架植草,不占寸土’,” 他往土中掺着腐熟的秸秆,“根系能顺着钢构缝隙生长,既不影响结构安全又能吸附粉尘,就像给栈桥穿件绿外套。” 楚博士用粉尘采样仪对比测试,数据显示有灵草覆盖的区域粉尘浓度降低 42%:“这叫‘生物拦截’,” 她展示报告,“比加装防尘网省钱,还能美化环境,一举两得。”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电厂灵草有种刚柔并济的美:烟塔旁的绿环与钢铁形成强烈反差,栈桥悬挂的花篮如绿色瀑布,工人检修设备时与灵草的合影更是动人。“这些照片要参加工业摄影展,” 戴防毒面具的摄影师说,“标题就叫‘黑色能源的绿色救赎’,让更多人知道工厂也能这么美。”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工业文明注入生态的温度。
傍晚的雷阵雨让厂区的能见度骤降。林羽和工人们忙着加固悬篮的挂钩,楚博士则检查监测仪的防雨罩,雨水敲打冷却塔的声音如万马奔腾,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翠绿。“你看这雨水多干净,” 老王抹着脸上的雨水笑,“脱硫塔把二氧化硫变成了石膏,灵草又把粉尘挡在了外面,现在的雨水浇花不烧叶,这叫科技加自然的力量。” 雨幕中,烟囱排出的白雾与雨云融为一体,灵草在雨里舒展的样子,像在贪婪地吮吸着洁净的甘霖。
职工食堂的晚饭加了道灵草炒鸡蛋。灵草用的是外围种植带的芳香品种,炒出来的菜带着淡淡的柠檬香,“这草比厂里发的口罩管用,” 负责巡检的小张说,“在脱硫塔周边待久了,闻着它就不觉得呛,这叫‘天然空气清新剂’。” 楚博士从包里掏出份大气质量报告,最新数据显示 PM2.5 浓度降至 75μ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了,” 她眼里闪着光,“再种两个月,就能达到一级标准,周边居民终于能开窗通风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