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理念可以融合,比如 “脱硫脱硝” 与 “灵草固硫”,“除尘净化” 与 “叶片吸附”,只是技术路径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顺着烟塔的排水管流淌,在地面汇成碱性的溪流,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灵草主题的纪念品,用脱硫石膏做花盆,里面种着吸霾灵草,送给周边居民当‘空气监测仪’,就像给每家每户送份健康保障。”
第三天清晨,雨过天晴的厂区弥漫着湿润的草木香。林羽乘巡检车巡查,发现输煤栈桥的灵草已经爬满了三分之一的钢构,叶片上的粉尘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楚博士说这是 “自然与工业的完美协作”。冷却塔周边的灵草间,有戴胜鸟在筑巢,老王说这种鸟对空气质量极其敏感,“有它们在,就说明电厂的空气真的变好了。” 工人们在厂门口竖起电子屏,实时显示灵草种植前后的环境数据对比,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对着屏幕竖起大拇指。
绿色能源馆的开馆仪式就在旧检修车间举行。穿工装的工人们捧着灵草苗,沿着生产线排成队,将幼苗栽进馆前的石膏种植箱。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生态先锋” 证书,证书封面用的是再生纸:“要把灵草净化做成互动展项,” 馆长展开证书,“让参观者亲手操作粉尘吸附实验,知道环保不是口号是行动。” 周边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 “我的绿色能源梦” 手工作品,用废旧零件和灵草制作成各种模型,摆满了展馆的走廊。
中午的长桌宴摆在冷却塔下的绿地上。桌布是用电厂的废旧滤布缝制的,碗碟里盛着职工食堂的 “生态菜”:灵草豆腐汤、粉煤灰种植的蘑菇、中水浇灌的青菜。周工端着饮料站起来,对着烟囱的方向敬了杯:“第一杯敬辛苦的电力人,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让能源与生态共存的智慧。” 饮料洒在种植箱的土壤里,很快被灵草的根须吸收,仿佛钢铁与草木在共同举杯欢庆。
下午的协调会确定了电厂的长期生态方案。“要搞‘绿色电厂联盟’,” 周工展示着规划图,“每个机组配套专属灵草带,每道工序都有环保标准,” 他指着图上的绿色网络,“就像给能源生产加道生态保险。” 楚博士补充道:“得每月搞次‘环保开放日’,” 她晃了晃手里的检测仪,“不光展示发电流程,还要科普灵草净化,让公众知道清洁生产有多难。” 林羽看着图上覆盖厂区的绿色脉络,突然觉得这哪里是火电厂,分明是城市的绿色能源心脏,在轰鸣与生机间输送着可持续的动力。
离别的时刻,林羽收到很多特别的礼物。老王送的迷你锅炉模型,炉膛里种着真灵草;楚博士给的大气净化曲线图,首页贴着片灵草叶标本;孩子们画的电厂灵草图,背景是灵草缠绕的烟囱,飘出来的不是黑烟是彩虹。周工把块嵌着灵草的脱硫石膏送给林羽,断面的晶体里藏着细小的根须:“这叫‘工业与自然的结晶’,” 他眼里闪着光,“证明再硬核的科技,也能与最柔软的生命共生。” 林羽摸着石膏的冰凉表面,突然明白最好的离别,是留下能顺着能源网络继续生长的绿色基因。
夕阳西下时,林羽背着帆布包走出电厂。石膏种植箱里的灵草在晚风中连成绿色的环,输煤栈桥上的悬篮如流动的绿瀑,旧检修车间的墙上,工人们画的壁画渐渐清晰 —— 座被灵草环绕的电厂,烟囱排出的是洁净的蒸汽,冷却塔下开满鲜花,孩子们在绿地上追逐,手里举着用灵草编的花环。老王和周工站在厂门口挥手,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像两株守护能源基地的行道树。
城市快速公交驶离站台时,林羽从包里拿出那块脱硫石膏。晶体的缝隙里,株灵草幼苗正安静地立着,根须已经钻进石膏的微孔。车窗外,电厂如座绿色的堡垒,烟塔周边的绿环向城市的方向延伸,像给灰色的工业区系了条翡翠腰带。他知道下一站的地图已在心里展开 —— 楚博士提到的城市垃圾焚烧厂绿化项目正在等待,那里的污染更复杂,环境更特殊,但只要带着这份让能源与生态共生的信念,就没有什么地方不能长出春天。
暮色漫上车窗时,林羽给石膏里的灵草浇了点水。水珠顺着晶体的纹路流淌,在石膏中央汇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远处亮起的城市灯火,像把整个电厂的星光都装进了这方石质天地。他望着窗外掠过的高压线,突然觉得所谓 “进步”,从来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那些能让文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智慧,就像这株灵草,哪怕只有石膏的缝隙,也能长得坚韧而从容。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