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据太有价值了,要发表在《中国道教高山生态研究》上,” 教授调试着检测仪,屏幕上显示出灵草生长的实时数据,“标题就叫‘道家云窟蕴灵思想与灵草化湿固石技术的融合实践’,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 林羽站在一旁,看着学生们给每株灵草标注五行属性 —— 灵脉草属土(通脉)、雪灵芝属水(润而不滞)、雾水葛属木(散湿),标签纸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突然觉得自己手中的铲子不再只是种植工具,更像是一支笔,在云窟的经文上,书写着 “阴阳调和” 的蕴灵篇章。
傍晚时分,山间的风雪毫无征兆地骤至。狂风卷着雪花,狠狠砸在洞窟的石壁上,发出 “呜呜” 的声响。林羽与众人急忙拿起塑料布,想要加固窟壁上的灵草,生怕幼苗被风雪冻伤。可玄蕴道长却独自立于窟前,任由风雪打湿他的道袍,道袍的青色被雪水浸得更深,衣摆随风飘动,却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他手中的八卦镜泛着铜色的光泽,镜面在风雪中清晰地映出云窟的全貌,连壁缝里的灵草都看得一清二楚。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此雪为‘灵脉之雪’,可助灵草扎根,无需躲避。” 玄蕴道长的声音透过风雪传来,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林羽半信半疑地放下塑料布,果然见风雪顺着窟壁的石缝飘落,落在灵草根部,渐渐凝成薄薄的冰晶,冰晶折射着微弱的光,像是给灵草裹上了一层水晶外衣。老秦抹了把脸上的雪,忍不住笑出声:“以前下雪,我们都怕石质冻融开裂,整夜睡不着觉,现在有了灵草,反倒盼着雪来,这就是‘变害为利’啊!” 风雪中,窟门的 “镇窟石” 被雪花覆盖得愈发清晰,石面上的纹路与灵草的叶片交织在一起,灵草在风雪中轻轻舒展叶片,仿佛整个云窟都在风雪的滋养下,慢慢恢复了灵脉的活力。
晚饭是在石屋的土灶旁吃的,土灶用山间的青石砌成,灶膛里的松枝烧得正旺,火苗 “噼啪” 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融融的。铁锅里炖着山鸡,汤汁翻滚着,飘出浓郁的香气,其中还夹杂着灵脉草的清冽,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玄蕴道长从竹柜里取出一个古朴的茶盒,打开后,墨绿色的茶叶散发着淡淡的松木香:“这是‘蕴灵茶’,茶叶采自窟旁的野生高山茶,用松枝火烘干而成,吸了云窟的灵脉之气。” 他用紫砂壶冲泡茶叶,热水注入的瞬间,茶香更浓了,“此茶性温而味醇,恰如云窟的灵草,虽生在湿石之中,却有化湿之性。”
邱工从包里掏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检测报告,纸张边缘还带着山间的潮气。他展开报告,指着上面的曲线图说:“最新数据显示,云窟石质酥化速率较之前减缓了 50%,已经达到文物保护标准了!” 他眼里闪着光,语气里满是激动,“再种半年,我们就能在窟前种观赏型灵草,到时候游客来参观,不仅能看到石窟,还能感受到云窟蕴灵的意境。” 林羽喝了一口蕴灵茶,茶水入口温润,带着草木的清香,顺着喉咙滑下,暖意遍布全身,他看着锅里翻滚的山鸡,听着众人的笑声,忽然觉得这份在山间的修复工作,不仅是在保护文物,更是在守护一份人与自然共生的温暖。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将《太初规则》与《道德经》并置在案头。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照亮了书页上的字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旁边,他写下了 “云窟之生,始于灵脉,成于阴阳,盛于天地”;“无为而治” 的下方,对应着 “不强行干预,只顺石之势,借草木之力”;“阴阳平衡” 则与 “湿石柔草,相生相克,共护石窟” 相互呼应。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下云窟的轮廓,再用绿色的笔勾勒出灵草的根系,根系顺着石壁的纹路蔓延,最终连成一个完整的八卦图案。
窗外的风雪还在下,雪花顺着窟壁的石缝飘落,在石屋前汇成小小的雪堆,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雪堆镀上一层银辉。玄蕴道长在院中的银杏树下打坐,手中捏着诀,口中默念《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声音轻柔却有力,与风雪声交织在一起。林羽放下笔,走到窗边,看着道长的身影,突然悟了 —— 所谓 “蕴灵”,从来不是用化学药剂强行干燥的固化,也不是用钢筋水泥生硬的支撑,而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云窟的灵脉走向,借草木的天然特性,让被湿滞损伤的石窟,在自然的滋养下自行愈合。
深夜的云窟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东西在啄击石壁。林羽急忙拿起手电,披上外套出去查看。光柱穿透夜色,照在窟壁上,突然惊起一只雪雀。雪雀的羽毛呈灰白色,与雪花的颜色相近,翅膀扫过窟壁的石面,发出 “嗒嗒” 的清脆回响,嘴里还叼着几颗草籽,草籽身上沾着灵脉草的透明黏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