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生态修复工作在废弃的香灰池展开。香灰池位于云窟的西侧,池底积着厚厚的香灰,颜色呈深灰色,摸上去又细又软,还带着淡淡的烟火气。池壁的石质酥化得更严重,用手一碰就能掉下碎末。林羽依着玄蕴道长 “以草通脉” 之法,蹲在池边,将匍匐灵草的幼苗小心翼翼地种在池底,让根系顺着池壁的缝隙向内生长。“香灰池为‘云窟灵脉之眼’,池内湿滞最重,灵草的根系如脉络,可通池中之滞,化灰中之湿,” 玄蕴道长一边洒下用松针汁绘制的符纸,一边解释,“这符纸并非迷信,松针汁能滋养灵草,还能抑制香灰中的有害微生物,帮助灵草扎根。”
弟子们则在池边安装反光镜,镜面朝着天窗的方向,将阳光引入池内的阴影区。“《庄子》云‘虚室生白’,阴影处阴盛阳衰,潮气淤积,灵草难以生长,” 一个弟子调整着反光镜的角度,让阳光正好照在灵草的叶片上,“引阳气入内,能平衡阴阳,让灵草长得更茁壮。” 邱工拿着湿度仪检测池内的湿度,仪器屏幕上的数字不断下降,最终停在 “45%” 的位置。他笑着说:“这叫‘生态通脉’,灵草的光合作用能改善池内的微环境,吸收潮气,释放氧气,比用除湿设备更环保,还能形成良性循环。”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给云窟的石壁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云窟蕴灵馆的开馆仪式在此时正式开始。穿道服的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手里捧着嫩绿的灵草苗,沿着窟壁的五行阵缓缓走动。孩子们的道服洁白如雪,脸上带着认真的神情,将幼苗小心翼翼地栽进馆前的五行云窟盆里,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易碎的珍宝。
馆长手里拿着一本竹简制成的证书,走到林羽面前,郑重地将证书递给他:“林羽同志,感谢你这段时间为云窟修复做出的贡献,特授予你‘云窟蕴灵修复师’的称号。” 林羽接过证书,竹简的质感粗糙而厚重,上面用篆书刻着《道德经》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嵌着一株晒干的灵脉草,草叶的纹理清晰可见。“希望你能继续把道家云窟蕴灵文化与灵草修复技术结合起来,” 馆长展开竹简,声音洪亮,“让更多参观者知道,最好的蕴灵,不是强行改变,而是顺应灵脉的自然生长。”
周边道观的道长们也带来了礼物 —— 一本厚厚的 “道家云窟修复方案”。方案集的封面用深蓝色的布制成,上面绣着云窟的图案,里面收录了各个道观的修复经验,从五行化湿到灵脉调和,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还贴着灵草的标本和石窟的照片。“这是我们共同的智慧结晶,希望能帮到更多石窟的修复,” 一位道长笑着说,“道家文化讲究传承,云窟的修复经验,也该让更多人知道。”
晚饭的长桌宴摆在窟前的八卦图中,长桌用山间的原木制成,桌布是用印着道家八卦图的布料缝制的,色彩鲜艳却不张扬。餐盘里盛着各式各样的菜肴:灵草炒鸡蛋,鸡蛋金黄,灵草翠绿,看着就让人有食欲;灵脉草炖鸡,鸡肉炖得软烂,汤汁浓郁,带着灵草的清香;茯苓拌木耳,木耳爽脆,茯苓绵软,口感丰富。
邱工端着酒杯站起来,酒杯里盛着当地酿造的米酒,酒液呈淡黄色,泛着淡淡的酒香。他对着云窟的方向敬了一杯,声音里满是感慨:“第一杯,敬玄蕴道长的智慧,是您让我们看到了传统道家文化的力量;第二杯,敬灵草的坚韧,是它们在湿石中扎根,守护着云窟的灵脉;第三杯,敬所有为云窟蕴灵付出努力的人,是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让这座废弃的云窟重新焕发生机!” 说完,他将酒液轻轻洒在灵草生长的石缝里,酒液很快被根须吸收,仿佛云窟与草木都在共同庆祝这场 “阴阳调和” 的蕴灵盛宴。
夜里的协调会确定了云窟的长期管护方案。邱工将一张巨大的责任分区图挂在石屋的墙上,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各个区域的负责人:“我们要搞‘道俗共治’,道观的道长们负责灵脉监测,确保灵脉流转顺畅;村民们负责日常养护,浇水、除草、清理石粉;我们修复团队则负责技术指导,定期检测石质和灵草的生长情况。” 他指着图上的五行节点,每个节点都画着一个小小的八卦符号,“就像道家的‘三生万物’,三者合力,相互配合,才能让云窟的修复成果长久保持下去。”
玄蕴道长补充道:“我们还需每月初一、十五举行‘祭窟’仪式,” 他晃了晃手中的桃木剑,剑身上刻着细密的纹路,“这并非封建迷信,而是通过仪式提醒众人‘敬窟惜灵’,不忘我们修复云窟的初心,珍惜自然与文化赋予我们的宝藏。” 林羽看着图上覆盖云窟的绿色网络,网络顺着灵脉的走向蔓延,将整个云窟包裹其中,突然觉得这哪里是一座废弃的云窟,分明是道家 “天人合一” 理念的实践地,在石窟的石壁与灵草的根系之间,演绎着 “道生万物” 的循环与共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