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拿起一块麦糕,清甜的口感带着春位的生机;再拿起一块豆糕,醇厚的滋味含着冬位的沉实,突然懂了 “时序调和” 的真意 —— 原来最寻常的粮食里,也藏着四季的平衡,就像这麦与豆的生藏、温凉,看似对立,实则互补,共同滋养着人的生命,就像四季坛的春与冬,看似分隔,实则相依。
巳时?人坛相融,时序流转
村民们在坛上忙活,春位的人松土播种,夏位的人浇水施肥,秋位的人收割晾晒,冬位的人修缮农具。林羽注意到,春位每播下一粒种,夏位便浇一瓢水,秋位每收割一束谷,冬位便修一把镰,仿佛有无形的链条在连接四季的动作 ——“这是‘人坛相感’,” 玄时道长指着众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往复,无有穷尽。”
孩子们在坛心玩游戏,一会儿模仿种子发芽(春),一会儿模仿枝叶舒展(夏),一会儿模仿果实成熟(秋),一会儿模仿枝叶凋零(冬),四种形态切换自如。林羽望着他们,突然觉得所谓 “四季”,不过是生命的自然显象 —— 生长与收藏、繁盛与凋零,从不需要刻意调和,就像时序的流转,自有平衡的法则。就像这四季坛上的人们,看似各有分工,实则在无形的链条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循环图景。
午时?日悬坛心,四季归中
日头正中时,四季石的阴影在坛心交叠成圆。冬位的影与夏位的影相互交错,春位的光与秋位的光彼此映照,最终都融入中央的时序石,石缝里的草木也朝着圆心倾斜,叶片交织成网 —— 这是《玄志》记载的 “四季归中”,每日此时,四时的气都会向中央汇聚,显 “时序归一” 之象。
玄时道长将四石上的水同时倒入坛心的凹处,四色水在凹里旋转,很快交融成清澈的透明,“这便是‘时能合四’,” 他指着旋转的水,“四季非孤立,乃相续相生,归中方显本源。” 时婶端来四碗菜,春位放青菜,夏位放黄瓜,秋位放南瓜,冬位放萝卜,众人夹菜时,自然地按四季流转的顺序取食,没人刻意安排,却吃得五味调和。
林羽夹起一筷青菜,清苦的滋味带着春的生;再夹一块萝卜,脆甜的滋味含着冬的藏,突然懂了 “时序相生” 的真意 —— 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差异中找到循环的链条,就像饮食的五味、劳作的分工、生命的轮回,都是在相互滋养中维持着生机的延续,就像这坛心交融的水,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未时?云过日移,时序消长
乌云漫过日头时,坛上的光影开始变化。夏位的光渐渐减弱,冬位的影慢慢变淡,石缝里的草木也随之调整,春位的迎春收拢花苞,秋位的菊根则开始延伸 ——“这是‘时序消长’,” 玄时道长指着石上的光,“夏不可久盛,冬不可久沉,就像潮汐涨落,四季也有盈亏。”
工匠们在坛边制作器物,春位的木匠削着新枝,夏位的陶工烧着新坯,秋位的篾匠编着新筐,冬位的铁匠锻着新镰,“这手艺跟四季一样,” 老工匠笑着说,“春要柔,夏要烈,秋要实,冬要韧,各有各的讲究。” 林羽望着那些半成品,木坯带着青,陶坯透着红,竹筐泛着黄,铁器闪着白,突然觉得所谓 “天道”,不过是让万物各随时序 —— 新枝借春位的气保持柔韧,陶坯借夏位的气烧成坚硬,竹筐借秋位的气增加韧性,铁器借冬位的气增强硬度,差异的特质在各自的时序里得到彰显,却又在整个坛的气场里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循环。
申时?气随影动,时序轮回
日头西斜时,坛上的光影开始反向移动。秋位的影渐渐拉长,春位的光慢慢扩展,石缝里的草木也开始转向,夏位的薄荷朝秋位倾斜,冬位的忍冬向春位伸展 ——“这是‘时序轮回’,” 玄时道长的身影在光影里移动,“秋衰则春生,冬衰则夏长,循环往复,无有尽时。”
清时拿着粉笔在坛上画轨迹,春位的光影移动路线与秋位的恰好构成两个相交的圆,“这轨迹千年不变,” 他指着圆圈,“就像老祖宗画的时序图,转了万年还是一个样。” 林羽望着那两个圆,突然明白 “周行不殆” 的深意 —— 天地的平衡从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恒的流转中维持着动态的和谐,就像光影的移动、草木的转向、日月的交替,看似在变化,实则从未偏离时序的循环。
酉时?霞染坛壁,四季共色
夕阳西下时,霞光将四季坛染成一片金红。四季石的界限在霞光中变得模糊,春位的青与夏位的绿交融在一起,秋位的黄、冬位的白也都染上金辉,再分不清哪片属春,哪片属夏 ——“这是‘四季同辉’,” 玄时道长指着坛壁,“差异到极处,便会显出共通的底色,就像时序的流转,终会归于一元。”
村民们扛着农具回家,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春位边的影子与冬位边的影子在坛心交握,“白天各忙各的,晚上聚在一起吃饭,” 时婶笑着说,“就像这四季,分了一年,总得合一会儿。” 林羽望着那些交握的影子,突然觉得所谓 “宿命”,不过是时序流转中的必然相遇 —— 就像寒来暑往,就像花开花落,就像每个人的聚散,都是在差异与交融中演绎着四季的法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规则道书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规则道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