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改制 - 理想国的幻灭与绿林赤眉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长安未央宫前殿。
御座上的赤金盘龙在琉璃灯下闪着冷光,王莽的手指划过《周礼》竹简上“井田”二字,眼中燃烧着近乎狂热的火焰:“天下为公,耕者有其田!此乃三代圣王之治!”阶下,大司空崔发看着皇帝袖口露出的诏书一角,密密麻麻的“王田”、“私属”、“不得买卖”字样让他掌心渗出冷汗——豪强世家的怒火,已在关中大地悄然凝聚。
1. 井田梦:一张画在《周礼》上的蓝图
始建国元年正月,长安城的新朝气象尚未散尽,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已从皇帝的御书房席卷而出。未央宫温室殿内,炭火烧得正旺,王莽却只披一件单薄素袍,伏在堆积如山的简牍图籍中。他指尖重重敲在《周礼·地官司徒》的一段文字上,竹片发出沉闷的回响:“看!‘九夫为井,四井为邑’!这就是圣王之制!土地公有,平均分配,哪有什么兼并流亡!”
侍立在侧的大司空崔发心头一紧,他认得皇帝眼中那光芒——那是金匮图现世时的狂热再现。他硬着头皮劝道:“陛下,井田古制,世殊时异。如今天下田亩阡陌纵横,户籍混乱,豪强根深……”
“糊涂!”王莽猛地抬头,目光如电,“正因为豪强兼并,民不聊生,才需复归三代之治!土地兼并就是汉室覆亡的祸根!”他展开早已拟好的诏书帛卷,朱砂字迹刺目惊心:“朕意已决!即日起,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殿内重臣国师刘歆(王莽心腹学者)立即躬身颂扬:“陛下圣明!此乃效法周公,制礼作乐,泽被苍生之举!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900亩),分余田予宗族乡邻,使耕者有其田,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大同盛世可期啊!”几个儒生出身的新贵也纷纷附和,殿内一时充满“圣王之政”的赞美。
只有崔发低下头,看着自己官袍下摆精致的云纹,仿佛看到了土地主们织就的、盘根错节的金银巨网正被皇帝的诏令狠狠撕扯,他几乎能听见那愤怒的崩裂声。诏书上那句“敢有非议井田圣制,惑乱民心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更让他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几天后,这份承载着皇帝大同理想的诏书,由插着羽毛的快马,携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飞驰向帝国各郡县。南阳郡育阳县城外,大田庄主刘襄接到诏书时,正悠闲地品着新酿的黍酒。当听到“田不得买卖”、“超额田地分给他人”时,“啪嚓”一声,他手中精致的玉杯摔得粉碎!
“王田?私属?”刘襄脸色铁青,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案几,咆哮声响彻庭院,“老子祖上三代攒下的地,成了他王莽的田?我花真金白银买的奴婢,成了不能处置的‘私属’?还要我把地白白分给那些泥腿子?放屁!简直是强盗!”
与此同时,郡府牢狱旁的贫民窟里,骨瘦如柴的佃农陈禾听到衙役敲锣宣读诏书,浑浊的眼睛短暂地亮了一下:“分田?不交租子?”但这点火星很快熄灭——他看到衙役宣读完毕,转身就点头哈腰地进了斜对面李员外家的朱漆大门。寒风中,陈禾裹紧露絮的破袄,麻木地低下头:“分田?那田……能落到俺手里?”
警示: 再崇高的理想蓝图,若无视人性和现实的复杂肌理,强行覆盖于活生生的土地之上,终将成为一张令人窒息的画皮。
2. 暗流汹涌:铁律下的软钉子与硬拳头
始建国元年的春夏,新朝的“王田新政”如同一块巨石砸入深潭,表面波澜不惊,水下已是暗流汹涌。
南阳郡衙,郡守孙恽的眉头皱成了苦瓜。他案头堆满了诉状:有像刘襄这样的大户派管家送来的“陈情书”,通篇引经据典,委婉诉说“祖宗产业不可轻弃”、“仓促分割恐伤农时”;更有无数小地主、自耕农的血泪状纸——他们田产本就不足一井(900亩),但上有老下有小,靠着几亩薄田和辛苦积攒买的几个奴婢勉强支撑。如今禁令一下,田不能卖,急需钱救命时只能干瞪眼;奴婢成了“私属”,主家若苛待,官府管是不管?不管,法令威严何在?管,岂非承认“私属”也有“人权”?法令自身就矛盾重重!
“刁民!都是刁民!不知体谅朝廷推行圣政的苦心!”年轻的郡丞张昶气得拍桌子,“这些豪强分明是阳奉阴违!大人,当杀一儆百!”
孙恽苦笑摇头:“杀?你去看看刘家庄修的坞堡围墙有多高!再看看咱们郡兵那锈迹斑斑的刀枪!逼急了,他们联起手来,是你剿匪还是匪剿你?”他压低声音,“朝中那些公卿们,在地方上哪家没点产业田地?真要动起真格……”他没说下去,只疲惫地挥挥手:“派差役下去,到各村各里宣读诏书便是。至于分田地……就说要等朝廷清查核实户籍田亩,急不得。”
于是,帝国的基层官吏们开始了心照不宣的“拖延战术”。清查田亩?人手不足,账册混乱,慢慢来。大户超额?界限模糊,需要反复核查。奴婢买卖?民不举,官不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朝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