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烽烟 - 傲慢之玺与燃烧的边疆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长安未央宫承明殿。
王莽将一方新刻的“新匈奴单于章”金印重重按在诏书上,唇角勾起冷峭的弧度:“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匈奴单于?蛮夷僭号!当为‘降奴服于’!”阶下,典属国(主管民族事务)何武冷汗浸透朝服:“陛下!名号乃匈奴立族之本,骤改恐…”王莽拂袖打断:“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朕代天行罚,正其名分,何惧之有?”(《汉书·王莽传》:“改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单于怒,求故印。”)
1.印绶之辱:点燃高句丽的怒火
始建国二年秋,辽东玄菟郡(今辽宁抚顺)。高句丽王城纥升骨城笼罩在肃杀秋意中。王宫大殿,高句丽王高琀(史称“高句丽侯驺”)握着那卷来自长安的诏书,指节捏得发白,诏书上“下句丽侯”四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灼痛他的眼。使者昂着下巴,声音尖利:“新皇帝有旨!尔等世居边鄙,不识王化!今去尔‘王’号,改封‘侯’!速调精兵一万,征伐匈奴逆虏,以赎前愆!”
“下句丽侯?!”高琀猛地抬头,眼中血丝密布,声音因极致的屈辱而颤抖,“我高句丽立国百年,开疆拓土,汉武皇帝亦以礼相待!新朝…竟视我如家奴?!”他身后,年轻勇猛的将军金武哲“锵啷”一声半拔出佩刀,双目赤红:“大王!汉狗欺人太甚!这兵,绝不能出!”
使者被金武哲的杀气骇得倒退一步,强作镇定:“大胆!尔等敢抗天威?!”
“天威?”高琀惨笑一声,将那诏书狠狠掷于地上,“回去告诉王莽!高句丽的勇士,宁可战死在自己的白山黑水间,也绝不替他去做那自相残杀的炮灰!”他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愤怒烧尽,“送客!”冰冷的逐客令响彻大殿。
消息传到边境军营,点兵校尉崔猛正看着营中面黄肌瘦、衣甲不全的士兵。他刚接到辽西太守田谭的严令——郡中已抽无可抽之兵,必须从高句丽“征调”壮丁补足万额!“征调?”崔猛一拳砸在案上,“这分明是抢人!逼反他们!”副将苦笑:“校尉,太守大人限期三日…完不成,你我人头不保!”
当夜,一队如狼似虎的汉军闯入高句丽村落黑石沟。火把照亮惊恐的妇孺,士兵粗暴地拖拽青壮男子。“阿爹!”少年泉生死死抱住父亲的腿,被军汉一脚踹开!“娃!”父亲目眦欲裂,挣扎怒吼,“狗官!你们是要绝我们的种啊!”惨嚎哭叫声刺破夜空。这一幕,被躲在暗处的金武哲看得清清楚楚。他牙关紧咬,指甲深深抠进树干,鲜血淋漓:“王莽…田谭…此仇必报!”
警示: 尊严不是印在印绶上的虚名,而是刻在骨血里的认同。践踏他人的尊严以彰显权威,无异于在火山口上跳舞。
2.辽西血色:将军怒刃破边关
始建国二年冬,辽西郡治阳乐城(今辽宁义县)。太守田谭焦躁地在堂中踱步,寒意却从脚底直冲头顶。崔猛征丁的暴行点燃了高句丽全境的怒火!斥候急报:高句丽王高琀已尽起国之兵,以金武哲为前锋大将,直扑辽西!
“快!紧闭城门!向幽州牧求援!”田谭嘶吼。话音未落,城外杀声震天!“轰!”简陋的城门在裹挟着仇恨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城头,崔猛看着潮水般涌来的高句丽士兵,尤其领头那员白马银枪、状若疯虎的猛将——正是金武哲!
“金武哲!尔等擅攻天朝郡县,不怕诛九族吗?!”崔猛色厉内荏地喊。
“九族?”金武哲一枪挑飞一名汉军,染血的枪尖直指城楼,发出野兽般的咆哮,“尔等夺我父兄,毁我家园时,可曾想过今日?!”他猛地摘下头盔,露出额角一道新鲜刀疤——那是昨夜袭击汉军哨卡所留,“田谭!崔猛!滚出来!用尔等的狗头,祭我黑石沟父老!”
“放箭!快放箭!”田谭吓得魂飞魄散。箭雨稀疏落下,高句丽士兵顶着简陋木盾悍不畏死地冲锋。一架云梯“哐当”搭上城头,金武哲如猿猱般攀上!“拦住他!”崔猛挺刀扑上。刀枪交击,火光四溅!金武哲双目赤红,全是黑石沟火光中的惨象:“这一枪,为我阿叔!”枪影如龙,穿透崔猛胸甲!“呃…”崔猛难以置信地看着胸前血洞,轰然倒地。
田谭见势不妙,转身欲逃。金武哲抽出腰间短刀,用尽全身力气掷出!“噗!”飞刀精准贯入田谭后心!“这一刀…为我泉生兄弟!”田谭扑倒在冰冷的城砖上,抽搐两下,再无气息。太守毙命,守军顷刻崩溃。阳乐城头,插上了高句丽的战旗。烽火在辽西大地冲天而起!(《三国志·东夷传》:“王莽…诱句丽侯驺至而斩之…驺子…寇边愈甚。”)
警示: 压迫与掠夺种下的仇恨种子,终将在不义之土上结出血腥的果实。暴力或许能逞一时之威,却永远无法赢得真正的敬畏。
3. 阴山雷动:单于控弦雪前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朝魂》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朝魂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