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宿舍窗户,落在屈正阳摊开的笔记本上,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发力示意图被晒得泛出暖光。他靠在椅背上,右手腕轻轻搭在桌沿,浅灰色护腕下的韧带还带着隐隐的酸胀——距离手腕拉伤已经两周,王教练特意叮嘱他“只练无球、不碰实战”,连球台都不让他靠近太近。可心里那股想打磨国术乒乓的劲儿压不住,只能对着笔记和系统面板,一点点抠细节。
“系统,调出正手攻球的动作回放。”他在心里默念。淡蓝色的虚拟界面瞬间展开,画面里是他受伤前的正手攻球动作:转腰、收臂、击球,形意崩拳的刚劲贯穿全程,可手腕在击球瞬间有明显的紧绷感——这就是之前受伤的隐患。他手指点了点界面,“对比今早加入太极松沉劲的动作。”
界面分屏显示,右侧新动作里,他的腰腹转动幅度大了5°,手臂不再是“硬甩”,而是顺着腰腹的力道自然送出,手腕始终保持放松状态。【动作对比分析:松沉劲融入后,手腕受力降低32%,力量传递效率提升18%,但击球力量下降19%,需在“护伤”与“保劲”间找平衡。】系统的提示像根刺,扎在他心里——要是遇到樊振东那种反手快撕,这19%的力量差距,很可能就是输赢的关键。这是第一个隐藏冲突:伤病导致的发力限制与实战对抗需求的矛盾,想护着伤腕,又怕实战时没劲儿。
他放下手腕,起身走到宿舍中央,试着站了个八卦掌的“趟泥步”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重心落在两腿之间,想象脚下踩着松软的泥土,每一次细微移动都带着“沉劲”。之前他总把八卦步法直接套在乒乓移动里,现在受限于不能大幅度动,反而静下心来琢磨:乒乓的滑步讲究“快起快落”,八卦趟泥步重“稳扎稳打”,能不能把两者的核心揉在一起?比如用趟泥步的“重心稳”打底,再融入滑步的“启动快”,这样既能保证移动时的稳定性,又能减少手腕因重心晃动带来的额外负担。
他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模拟:从原地站桩开始,腰腹轻轻右转,左脚尖点地快速滑向右侧,同时右脚跟顺势跟上,整个过程重心始终没偏——这个动作比之前的生硬切换顺畅多了。【检测到宿主优化“八卦趟泥步与乒乓滑步融合”,步法稳定性+12%,启动速度提升5%,获得经验值25点,当前235/300(3级)。】系统的电子音让他睁开眼,手腕没像刚才那样发紧,反而因为重心稳了,连带着手臂都放松了些。
“要是能找个东西模拟球台就好了。”他嘀咕着,目光落在宿舍墙角的书桌腿上——桌面边缘刚好能当“简易球台边”。他走过去,右手握拍(没带球),对着桌沿模拟正手攻球:转腰时用太极松沉劲稳住下盘,收臂时借着形意崩拳的“短劲”快速送拍,手腕始终贴在腰侧,只靠手指微调拍形。练到第十次,他突然找到感觉——腰腹转到位的瞬间,手指轻轻一扣,球拍的“虚拟击球点”刚好落在桌沿内侧,比之前偏后0.08秒的问题竟解决了。
【检测到宿主通过无球模拟优化击球时机,正手攻球收臂延迟缩短至0.03秒,熟练度提升至75%,获得经验值20点,当前255/300。】屈正阳心里一喜,可刚想再练一组,手腕突然传来一阵刺痛——刚才太投入,忘了控制力度,韧带还是有点吃不消。他赶紧停下,坐在床边,按照《太极拳与运动康复》里的方法,用左手轻轻按摩右手腕,配合深呼吸,想象气息顺着手臂流到伤处。几分钟后,痛感渐渐消退,系统又弹出提示:【运用国术康复手段缓解伤情,获得经验值15点,当前270/300,手腕恢复进度+3%(当前68%)。】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是樊振东。他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推门就喊:“阳哥,我妈让我给你带的排骨汤,补补手腕!”说着把桶放在桌上,凑近看了看屈正阳的笔记,“你这画的什么?发力示意图?比教练画的还细。”屈正阳赶紧合上笔记本,笑着接过保温桶:“就是看了几本书,瞎琢磨的。你今天训练怎么样?”
“别提了,”樊振东坐在椅子上,挠了挠头,“反手快撕总找不准击球点,王教练说我步法太急,重心飘。对了,你之前教我的‘重心压低点’,我试了试,好像有点用,但还是没你走得稳。”屈正阳心里一动——樊振东的问题,刚好能帮他验证刚才的步法想法。他起身,在宿舍里走了个简化版的趟泥步:“你看,脚落地时别着急蹬,先让重心稳一下,再用腰腹带方向,像这样——”说着模拟了一个滑步接交叉步,动作比平时慢了半拍,但每一步都很扎实。
樊振东跟着学,一开始还是急,练了两次后,慢慢找到稳重心的感觉:“哎,真不一样!这样走,反手撕的时候,好像能更准点。”屈正阳没敢提“八卦掌”,只说:“就是看康复书里写的‘核心稳则动作准’,你多练练,应该能改过来。”他怕说多了露馅——系统和国术的秘密,现在还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是第二个隐藏冲突:想帮兄弟提升技术,又不能暴露自己的国术底子,只能用“看书学的”打掩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国乒荣耀:我的星光女友刘亦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国乒荣耀:我的星光女友刘亦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