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曹操?刘备的心中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与曹操相识于微末,共讨过黄巾,也曾于虎牢关前并肩,深知此人雄才大略,更知其野心勃勃,手段狠辣。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岂是他刘备所愿?这与他一直以来标榜的“信义”、“仁德”何其悖逆!然则,环顾四周,袁术虎视眈眈,吕布新得徐州气势如虹,自己新遭大败,损兵折将,根基尽失,若无一方强援,莫说复仇,恐怕连在这乱世中存身都成问题。
帐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以及张飞粗重的喘息声。刘备的目光从每一位部下脸上掠过,看到的皆是无奈、忧虑,以及一丝绝境中的期盼。他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桃园结义的誓言,闪过徐州百姓箪食壶浆的场景,最终,化为一声漫长而饱含屈辱与痛苦的叹息,英雄泪终究无法抑制,沿着脸颊滑落。
“为顾全军中将士性命,为安抚追随备之百姓,为……他日能诛除国贼,光复汉室……备……只能行此权宜之计了。”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清晰地做出了决断。
他最终采纳了糜竺之议,但并未立刻卑躬屈膝地直接去投靠曹操。他率残部退往徐州北部,与兖州接壤的战略要地——小沛。一方面,借此暂作休整,收拢溃散的败兵,稳定军心;另一方面,也是观望局势,保留一丝主动权。他即刻遣派能言善辩的孙乾为使,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兖州拜见曹操,信中极尽谦卑,陈述吕布之恶,表达联合讨吕之愿,并隐晦地表示了依附之意。
与此同时,吕布轻松夺得徐州州治郯城,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他大宴群臣,自领徐州牧,将曹豹等叛将大肆封赏,引为心腹。陈宫坐在席间,看着吕布那副得意忘形的模样,心中忧虑更深。他几次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在宴席间隙,低声提醒吕布需立即加固城防,整顿军纪,安抚因战乱而惊恐的百姓,并要严加防备刘备可能的反扑,以及北面曹操几乎必然的干预。然而,沉浸在巨大胜利喜悦中的吕布,对这些逆耳之言只是随意摆了摆手,并未真正放在心上。
徐州一夜易主,刘备从坐拥一州的封疆大吏,跌落至仅能依傍小沛一城的客将,如此剧变,如同巨石入水,激起的涟漪迅速震荡了整个天下格局。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兖州鄄城。其时,曹操正与郭嘉、周晏等人再次推敲迎驾队伍的行进路线与护卫细节。当信使将徐州剧变的详细情报呈上时,曹操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快速浏览完毕,脸上瞬间绽放出毫不掩饰的、畅快淋漓的笑容。
“哈哈!哈哈哈!”曹操抚掌大笑,声震屋瓦,多日来因迎驾大事而紧绷的脸上,此刻满是智计得售的得意与宿敌遭挫的快意,“刘玄德啊刘玄德!汝自诩仁义,广收人心,终有此日!吕布这头豺狼,果不负操之所望!好!好极了!”
一旁的郭嘉亦是嘴角含笑,眼中闪烁着一切尽在掌握的光芒,他摇着头,语气轻松地分析道:“刘备退居小沛,遣使示好,其意不言自明。一则确是势穷力孤,寻求依托;二则恐怕也是存了观望之心,欲借我之力以抗吕布,待机而动。主公,此乃良机。不妨暂且应允其请,甚至可表奏他一个豫州牧之类的虚衔,使其名正言顺地驻守小沛。如此,刘备感激涕零,必为我所用,在徐州之北钉下一颗钉子,有效牵制吕布兵力与精力。待我等迎奉天子大事已定,整合力量,届时再图徐州,不过水到渠成,易如反掌耳。”
曹操闻言,深以为然,连连点头:“奉孝所见,与操不谋而合!便如此办理!”
而坐在下首,一直安静聆听的周晏,此刻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他默默地看着兴奋的曹操与算无遗策的郭嘉,一种强烈的历史既视感扑面而来。他知道,这一切几乎完全沿着他所知的轨迹在发展,刘吕的反目,刘备的败走,曹操的作壁上观……历史的惯性如此强大,让他这个意外闯入者,时常感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力。
他并非同情刘备,乱世争霸,本就是成王败寇。他只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在这场由郭嘉与他亲手参与策划的阴谋之下,那些在郯城陷落时无辜丧生的军民,那些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百姓。郭嘉可以轻松地将这一切视为必要的代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他做不到。他那份深植于现代灵魂的、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与悲悯,让他无法完全沉浸在计谋成功的喜悦里。
喜欢三国:无冕之相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无冕之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