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亦是未来荆州、西川、汉中乃至西凉各军的统称。”
“西军兵锋所指,誓要收复中原!”
主公在西,曹贼居东!
新军名号,是为西军。
大汉西军,剑指东方,誓复中原!
听闻诸葛川此言,徐庶、费祎、董允、关兴、郭淮皆震撼难言。
诸葛川见众人神色,唇角微扬。
蜀军?
这一世怕是不会再现了。
况且史书所载,蜀汉军队向来以汉军自居,从未自称蜀军。
刘备更不以蜀帝自居。
所谓蜀军全称当为:大汉·季汉·蜀地军。
简称为大汉蜀军,而非蜀国之军。
如今历史因诸葛川而改。写,汉之蜀军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支全新的大汉西军。
在诸葛川的规划中,
这支西军可根据驻防区域与战略任务分为:
西军·凉州军团、
西军·汉中军团、
西军·川蜀军团、
西军·荆州军团。
至于军队编制,
诸葛川不会照搬后世军制,
仍将沿袭当世营校之制。
战时的编制
汉末三国时期,军队以伍(伍长)、什(什长)、队(队率)、屯(屯长)、曲(军侯)、部(军司马)、营(将军或校尉)为基本作战序列。
诸葛川对此深以为然。
他始终不解,为何写三国小说的作者们总要把现代的师团营连生搬硬套到古代战场。这种时空错乱的做法,既背离历史本真,又让通晓三国的读者啼笑皆非。
昔日研读史册时,诸葛川就发现,汉军建制已蕴含现代军队的雏形,只是称谓有别罢了。
那些写穿越小说的作者难道不明白?将现代军制强塞进古代背景,不仅别扭至极,更显得荒诞可笑——这是在挑战读者的智慧,还是存心要破坏历史小说的韵味?
正因如此,诸葛川决心未来编练新军时,只汲取后世练兵之精髓,严明军纪,灌输匡扶汉室的信念。这支大汉西军将超越只为糊口的诸侯部队,成为以终结乱世、一统九州为使命的虎贲之师。
他构想中的西军,将承继秦灭六国的雄心,延续淮西军驱除胡虏的气概,效法抗战时期保家卫国的铁血精神,最终成为撑起帝国脊梁的中流砥柱。
待天下平定后,这支劲旅更当效法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时期的雄师,开疆拓土,绘就气吞山河的壮丽画卷。
厅堂之上,回过神来的徐庶不由轻声赞叹:大汉西军!
一支立志匡扶天下、 ** 中原的新军,徐庶不禁轻笑:倒是让我有些好奇这支队伍究竟有何等风采了。
伯治!
你既然专程来找我说这些,想必是有需要我出力的地方。
否则...
区区押送刘璋、张鲁这等小事,还不值得你亲自跑这一趟。
你是想调遣南郡驻军中的精锐,作为你这支西军的骨干吧?
听闻此言,诸葛川心中暗赞:不愧是先主帐下的首席谋士。
竟能一眼洞穿他的心思。
当下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道:正是!
小侄确实有事相求于伯父与赵叔。
想请伯父精选三千南郡将士随我入蜀,年龄须在十六至二十五之间。
此外...
还想请伯父与赵叔在荆南五郡再招募七千新兵。
这些新兵同样要年纪相仿的年轻人。
诸葛川并不打算选用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
虽然老兵作战经验丰富...
但他们大多已经形成固定思维,难以改造。那些陈规陋习反而会影响新军风气。
既然是组建新军,就该以年轻人为骨干。
展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
年轻人之间没有那么深的隔阂与派系之分。
若真有不服,打一架便能解决。
说罢又补充道:不止南郡如此。
我从成都出发时...
已请刘伯父致信驻守汉中的关伯父。
让他同样挑选年轻将士,并招募新兵凑足万人,派往南中驻防。
届时将由关平、张苞二人率军返回。
待我回到成都时...
益州将负责补充剩余的三万新军差额。
五万新军集结完毕后,诸葛川便会立即展开操练。
在训练过程中,这支军队还将肩负平定南蛮的任务,以外族武装作为实战演练对象。
按照诸葛川的规划——
半年内初见成效,不出一年半必能锻造出精锐之师。
诸葛川言辞凿凿。
他并未提及三年之期。
那是对刘备承诺训练二十万新军时设定的时间表。
如今仅需整训五万人马。
若仍需耗费三年光阴,还不如找块豆腐了结性命。
此事我准了!
发话者并非徐庶。
声源来自诸葛川身后。
回首望去。
但见赵云大步踏入厅内。
走近后,他单手搭上诸葛川肩头:
伯治!
若人手不足——
叔父将我常山赵家村的子弟兵尽数拨付予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