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哈哈哈!巴东永安还需某坐镇,咱们西川再聚!”魏延在后方朗声笑道。
“后会有期!”
万余名新兵随诸葛川渐行渐远,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
十月初,成都近郊。
当这支军队即将抵达时,中原突发巨震——汉帝迫于群臣压力,竟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立魏国都城于邺城,更赐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之权。
权势之盛,远超当年董卓。
州牧府内,刘备告知此事时,向来沉稳的诸葛川竟脱口而出:
“南郡新败便急封魏公?!”
“曹孟德莫不是失心疯了?”
“许都那些汉室老臣岂能坐视?”
他指尖微颤。史册明确记载:此事本当发生在明年五月。
难道是我的到来,让这件事提早发生了?
诸葛川暗自思忖。
除此之外,他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释。
厅堂内,诸葛川望着刚回来就被震惊得说不出话的诸葛川(伯治)……
他苦笑道:“伯治,不光是你,连你伯父我刚听到时,表情也和你现在一模一样。”
“战败后竟敢僭位,曹操的举动实在令人费解。”
“不过——”
“这也恰恰向天下人证明,曹操就是窃国逆贼!”
“今 ** 敢自称魏公,明日……”
“他就敢称魏王、魏天子!”
“此贼不除,日后我必率军讨伐,灭其野心!”
刘备说完,诸葛亮、张松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这是不容置疑的大义所在。
此时,堂中一直沉默的某人突然开口,声音低沉:“主公——”
“方才伯治的话点醒了我。”
“或许……”
“曹操是故意为之?”
“说不定他就是想借此试探——”
“在他接连战败、声望跌至谷底时,面对他的僭越之举,许都究竟会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
“然后——”
“他就能顺势铲除异己,进一步巩固对中原的掌控。”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在场众人皆是聪慧之辈。
若以此假设为前提,他们发现极有可能这就是曹操的真正意图。
要验证这一猜测并不难——
只需等待后续情报,看许都是否会有反对曹操的官员遭殃便知分晓。
与众人的反应不同,诸葛川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身影是——
大汉荀令君,荀彧。
---
王佐之才荀彧,此刻想必已对曹操心灰意冷。
许都是否会掀起腥风血雨,诸葛川尚且无法预料。
然而——
他明白一件事:荀彧的生命,或许已临近终点。
历史上这位谋士因坚决反对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最终被曹操以“空食盒”逼死。如今曹操一步到位,荀彧绝难接受。
荀彧是否真的会死?
思及此处,诸葛川遥望许都方向,眼中掠过一丝怅然。
平心而论,他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荀令君怀有敬意,不愿见其殒命。
倘若荀彧能活下来……
待刘备三兴汉室之时,即便他已年迈,仍可成为昭烈帝的股肱之臣。
随后,众人未过多议论曹操称魏公之事,转而将话题聚焦于诸葛川带回的一万南郡新兵。
席间,刘备向诸葛川问道:“伯治!”
“你赴荆州期间,我已命人在南中朱提郡修筑西军大营,可容十万将士。关平、张苞两位贤侄率汉中一万新兵先行前往,此刻应已抵达。”
“你呢?打算何时启程?”
诸葛川毫不犹豫答道:“回伯父!待川儿在成都募足三万新兵,便与南郡一万士卒一同出发。”
闻言,张松、**、诸葛亮与刘备皆露笑意。
刘备朗声道:“若真如此——你明日即可动身。”
“因你离蜀期间,令尊孔明已建议我提前完成三万新兵招募。”
川蜀少年皆是十六至二十五岁的精壮小伙。
这些后生眼下暂驻城西大营。
你若存疑,不妨亲自去瞧瞧这些儿郎是否合意。
倘若不符,我便将他们分调各营,你自可另募新兵。
刘备此言令诸葛川颇为欣喜。
事已至此,诸葛川顺势提出新请:
既然伯父已为侄儿备妥兵源,川儿斗胆再求几样人手——需铁匠、工匠共计千余,奴隶三千足矣。
顿了顿又补充道:另请将马钧此人拨予侄儿调遣。
千名匠人还嫌少?刘备闻言眼角微跳。
若非知晓这位侄儿是为整训新军,简直要怀疑他别有用心。
伯治!
刘备哭笑不得:新军所需粮秣兵甲皆由官府供给,你要工匠与马钧究竟何用?莫非还要另铸铠甲?
纵使如此也罢,但那三千奴隶——
总不会另有他用吧?
眼见刘备满面困惑,再观张松、 ** 及父亲诸葛亮皆投来探询目光。
诸葛川郑重点头:正是。
“叔父明鉴,小侄征调铁匠工匠,确是为新军筹备制式军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