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显然认识父亲,“他是个正直优秀的工程师.….我们…”
“林晚同学,”那位深色西装的官员开口了,声音平稳得不带一丝感情,眼神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我是安全委员会的陈涛。你掌握的信息和证据,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科研机密。请务必谨慎处理,依法依规提交。任何未经授权的泄露,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他的话语滴水不漏,却像一块冰冷的巨石压了过来。
记者们试图挤近,话筒和镜头努力地向前探着,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鲨鱼。
“林晚同学,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实验室吗?"
“据说你父母是为了阻止爆炸才牺牲的,能详细说说吗?"
"你手里的硬盘,就是关键证据吗?"
病房里充斥着各种声音:关切的、急切的、施压的、探寻的,他们像一张无形的网,从四面八方笼罩过来。我坐在网的中心却感觉无比寒冷和孤独。
我缓缓抬起缠着纱布的右手,动作有些吃力。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我的手上,病房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摄像机的轻微运转声。
那只染血的、冰冷的银灰色硬盘,被我轻轻放在了洁白的被子上。血迹和淤泥在白色的布料上格外刺眼。
“证据,"我的声音干涩沙哑,像砂纸摩擦,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病房的寂静,“都在这里。”
无数道目光,灼热地、贪婪地审视地,死死钉在了那个小小的硬盘上。它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安静地躺在那里,承载着毁灭也承载着渺茫的希望。
一周后,事故联合调查组召开了第一次面向公众的新闻发布会。
巨大的会议厅里座无虚席,空气凝重得如同铅块。长条形的发布台后坐着调查组的核心成员:神色凝重的官员、表情沉痛的海洋馆代表、还有那位头发花白的李教授。无数摄像机镜头对准了他们,闪光灯亮成一片惨白。
调查组组长,一位面容严肃的官员,对着麦克风,用沉重而官方的语调开始宣读初步调查结果:…….经技术复原及多方核查,现已确认,'蔚蓝方舟'海洋馆特大安全事故,系由馆内一处非法设立、未经报备的'深海声呐研究所’(SectorZ)实验事故引发。该研究所由原'大洋科技'首席科学家瑞斯(Rays)博士秘密主导,违规进行高强度次声波武器化研究...
他详细描述了次声波装置失控导致海洋生物集体狂暴、撞击设施的过程,确认了Dr.R在事故中死亡的事实。他的措辞严谨而克制,将灾难的起因归结为“非法科研活动”、“严重安全漏洞”和“个人疯狂行为”。
“...此次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相关涉事企业'大洋科技'已被立案调查,所有资产冻结。我们必将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给遇难者家属和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当念到遇难者名单时,官员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林建平工程师,及其妻子苏芳女士,在事故中为保护他人生命安全,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最终不幸罹难。他们的英勇行为,体现了..."
听到父母的名字被这样念出来,坐在发布会角落旁听席的我,身体难以抑制地颤抖了一下。手指死死掐进掌心,用疼痛来对抗那汹涌而来的、几乎要将我撕裂的悲伤。英勇?罹难?这些冰冷的词汇,如何能描述母亲扑向枪口的决绝,父亲撞向毁灭的壮烈?他们不是符号,是我的血肉,是我的天空,是永远无法填补的深渊!
“.....关于事故中提及的次声波武器资料,"官员继续念道,语气更加严肃,“经技术专家初步研判,其设计原理危险,实验数据混乱,缺乏严谨科学依据和可控性,对生态环境及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依据《国家安全法》及《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条例》,所有相关数据已被列为最高机密,予以永久封存。任何形式的泄露、传播或研究,均属严重违法行为.."
永久封存。
这四个字像四根冰冷的钢钉,狠狠钉进了我的心脏。父母用生命换来的证据,那些沾着他们鲜血的数据,就这样被盖上了“机密”的印章,锁进了不见天日的保险柜?那个疯子Dr.R妄图控制海洋的野心被挫败了,但他用无数生命(包括我父母的)验证的恐怖力量,难道也要被某些人悄悄觊觎、甚至在未来某个时刻被重新开启吗?
悲愤如同岩浆,在胸腔里奔涌灼烧!
这时,一位被允许提问的记者站了起来,他的问题尖锐而直接:“发言人!公众最大的质疑在于如此庞大的非法实验室,建在公共海洋馆下方多年,监管何在?涉事企业'大洋科技'背景深厚,此次处理是否会高举轻放?封存数据是否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掩盖?那些牺牲者,比如林工程师夫妇,他们的死,难道只换来一句'英勇罹难'和一个被封存的硬盘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杀死那个,高三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杀死那个,高三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