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林眠又找到了被指派“搭建临时分析环境”的小张。 林眠:“临时分析环境需要达到什么性能指标?预计分析数据量多大?” 小张:“王主管就说要快,要能跑分析!我上哪知道数据量去!” 林眠:“数据源不确定,数据质量存疑,盲目搭建高性能环境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先评估数据样本,再确定环境配置。你可以做个简单的资源评估草案,列出不同数据量级下的配置需求和预估耗时,让王主管决策。” 小张:“……哦对!是该这样!不然忙活一晚上白搭!”
然后,他私下里给几个正在抱怨最凶、但有点技术的同事发了消息,内容大同小异:“这种临时数据挖掘,盲目全量核对效率最低。不如先各自随机抽取小样本进行快速探查,看看数据到底有没有分析价值。如果有价值,再决定下一步。如果没价值,也好早点结论。”
这几个同事正愁没事干又不敢不干,一听这话,觉得有理,总比傻乎乎听指挥蛮干强。于是纷纷开始偷偷搞自己的“小样本分析”。
林眠自己,则快速写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数据质量检查脚本,能快速跑出数据缺失率、异常值比例等基本指标。
做完这一切,他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戴上降噪耳机,开始…继续写“凤凰”项目的代码。仿佛外面的兵荒马乱与他无关。
然而,效应开始显现。
小李把知识库关于“天眼”数据质量问题的记录截图发给了王主管。 小张把一份需要他确认资源配置的草案塞给了王主管。 几个同事开始不停地来问王主管:“主管,我抽的样本好像没问题?”“不对啊,我抽的这部分数据全是乱的!”“这该怎么算?” 王主管被这些“请示”搞得焦头烂额,他本想简单粗暴地让大家“别废话赶紧干”,但面对具体的技术问题和选择,他又不甚了了,支支吾吾,无法做出有效决策,只能不停地说“再看看”、“先做着”。
混乱进一步升级。原本可能勉强进行下去的“蛮干”节奏,被彻底打乱。人们陷入了无休止的、低效的讨论、请示和各自为政的摸索中。
半小时后,林眠将他那个简单的数据质量脚本共享到了群里,附言:“写了个简单脚本,可快速检查数据基本质量,仅供参考。”
立刻有人拿去试了。 “卧槽!缺失率45%!” “异常值爆表!这数据没法用啊!” “这核对什么?核对了个寂寞?”
抱怨的方向变了,从抱怨加班,变成了抱怨数据垃圾、任务荒谬。
王主管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林眠看着时机差不多了,在群里@了王主管,并附上了一份简洁的汇总: “王主管,根据多位同事的样本抽查以及脚本快速扫描结果,‘天眼’项目历史数据质量极差,缺失率与异常率均超过可用标准。进行全量核对清洗所需投入巨大,且产出价值未知。建议:要么放弃此次核对;要么仅抽取极小部分相对完整数据进行象征性分析,用于明日汇报。请决策。”
这段话,像是一份冷静的判决书,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群里瞬间安静了。所有人都看着王主管。
王主管骑虎难下。他当然知道这数据是垃圾,但这是老板的命令!可现在,林眠把事实赤裸裸地掀开,还给出了“象征性分析”这个台阶…
他冷汗都出来了。最终,他只能硬着头皮回复:“…那就先…先按第二种方案,做个小样分析吧…大家…抓紧时间!”
办公室里响起一片如释重负又夹杂着嘲讽的嘘声。
任务量从“通宵核对我也不知道是啥的庞大数据”变成了“随便做点样子工程应付老板”。
气氛一下子从“绝望的加班”变成了“敷衍的加班”。
虽然还是加班,但性质完全不同了。人们的心态变成了:赶紧弄点东西糊弄过去完事。
效率…反而诡异地提高了。因为目标明确——糊弄。
林眠见状,再次低下头,专注于自己的屏幕。
一小时后,就已经有人草草做出了一份漏洞百出但勉强能看的PPT分析报告。 有人开始收拾东西。 王主管也无心再管,躲回了办公室。
晚上八点刚过,办公室里的人已经走得七七八八。那份象征性的报告被发到了王主管邮箱,抄送了老板。
一场原本可能持续到凌晨甚至通宵的“突击战”,在林眠看似无意、实则精准的引导下,变成了一场不到三小时的“敷衍战”。
林眠准时在八点整,收拾东西下班。
走过只剩寥寥数人、显得格外冷清的办公区,他听到两个还没走的同事在小声聊天: “妈的,总算完了…” “今天真是…多亏了…” “是啊,不然真得通宵…” “那个林眠…有点东西啊…”
林眠面无表情地走过。
电梯下行时,ZZZ系统的日终复盘开始。
【日终总结 - 第46日】 【核心事件记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今天真的不想加班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今天真的不想加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