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走到诸葛亮惯常坐的主位前,没有立刻坐下,只是静静地站着,如同面对着一座沉默的、由忠诚与智慧铸就的丰碑。他伸出手,指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缓缓拂过那冰冷坚硬、却因长年累月的摩挲而边缘处变得异常光滑温润的案几边缘。就是在这里,相父日以继夜,殚精竭虑。北伐的战略在沙盘和地图上推演;南中的安抚政策在文牍中斟酌;严明公正的《蜀科》律法在此修订;休养生息、恢复民力的筹划在此成型……每一次关乎季汉国运的重大决策,每一次力挽狂澜的精密部署,都诞生于这张冰冷的案几之上。恍惚间,空气中似乎还回荡着相父与蒋琬、费祎、董允等心腹僚属议事时,那低沉而清晰、条分缕析、不容置疑的声音;回荡着他深夜独处时,那压抑不住、撕心裂肺却又被强行用素帕捂住、化作低沉闷响的咳嗽声。这熟悉到刻骨铭心、又因灵魂融合而带上全新震撼的场景,让刘禅灵魂深处属于原主的孺慕、依赖与愧疚之情如岩浆般汹涌澎湃,也让新加入的意识感受到一种面对历史丰碑时的巨大敬畏与灵魂深处的剧烈悸动。他甚至能无比清晰地想象到,多少个不眠之夜,相父就是坐在这里,对着摇曳如豆的孤灯,忍受着肺腑间如刀割火燎般的煎熬,用那支磨秃了的笔,蘸着心血,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季汉飘摇的未来,直至东方既白。
张裔垂手肃立在门口,目光低垂,眼观鼻,鼻观心,姿态恭谨到了极致,如同泥塑木雕。然而,他心中早已是惊骇莫名,难以平复。陛下今日之态,迥异于他记忆中的任何时刻!那份沉静不再是懵懂无知,而是如同深潭之水般的莫测深邃;那份锐气不再是无知无畏的锋芒毕露,而是经过烈火淬炼后的内敛寒光;那份无形中流露出的、如同实质般的威压,竟让他这个见惯庙堂风浪、曾随丞相处理无数棘手事务的长史也感到呼吸凝滞,背脊发凉,仿佛面对的不是一位尚未亲政的少年君主,而是一位……真正开始觉醒、开始掌握自身命运、并试图以一己之力扭转蜀汉这艘巨舰航向的雄主!陛下在相父案前久久伫立,指尖拂过案几那充满仪式感的动作,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孺慕、痛惜、追忆、决绝、甚至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愧疚?这绝非寻常的探视或简单的思念!张裔的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冰凉地滑落,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厦将倾前的巨大压抑感紧紧攫住了他。那个紫檀木匣,在陛下手中仿佛重若千钧,也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孺慕、崇敬、痛彻心扉的怜惜与责任感的洪流,如同决堤的怒涛,猛烈地冲击着刘禅的心房,几乎要将他彻底淹没、撕裂!他闭上眼,相父的形象无比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清瘦得几乎脱形、颧骨高耸的面容;深邃眼眸中蕴藏的无穷智慧、洞悉世事的清明,以及那深不见底的、刻骨铭心的忧虑;微微佝偻却依旧如雪中青松般挺直、不肯折腰的脊梁;还有那刺目的、越来越多的、如同秋霜染就的斑白鬓角……这个为了他刘家的江山,为了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如此悲壮而渺茫的“兴复汉室”理想,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燃烧着自己全部的生命力、智慧与健康!
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汹涌而上,瞬间模糊了视线,滚烫灼人,沿着脸颊无声滑落。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悲伤,而是包含着千言万语、厚重如山、几乎要将胸膛撑裂、却又无法宣之于口的赤诚情感!他紧紧攥着手中的紫檀木匣,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之色,指甲深深陷入温润的木纹之中,仿佛要将那坚硬的木匣捏碎,又仿佛那是唯一能抓住的、维系着相父性命与季汉国运的救命稻草。
相父啊……
(内心独白如火山爆发,无声的呐喊在灵魂深处回荡)
您每一次的咳血,那素帕上洇开的刺目猩红,都如同淬了剧毒的利刃,狠狠剜在朕的心上?每一次听闻汉中军报中提到您又“偶感风寒”、“旧疾复发”,朕都如坐针毡,恨不能插翅飞到您身边!那素帕上的猩红,是朕午夜梦回最深的恐惧,是悬在朕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看着您日渐消瘦、仿佛一阵凛冽的北风就能吹倒的身影,朕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心如刀绞?只恨苍天无眼,恨这贼老天为何要将如此重担压于您一身!恨不能以身相代,替您承下这如山重负,让您能稍作喘息,哪怕只是片刻的安宁!您清减一分,朕的心便沉痛一寸!
您临行前亲手写予朕的《出师表》,字字句句,如金石坠地,朕都铭刻肺腑,不敢或忘?“亲贤臣,远小人”,朕时刻以此自省,如履薄冰,唯恐行差踏错,辜负您的期望;“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朕努力践行,力求公正严明,虽知其中艰难险阻,亦不敢退缩;“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朕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广开言路,虚心求教,唯恐闭塞视听,误国误民!您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朕左右的明灯,是朕为帝的圭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