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 “哗啦!” 土石落水,激起巨大的水花和浑浊的泥浪。壕沟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上涨,水面漂浮起更多的尸体和杂物。
刚从长安调防至潼关的老兵赵大壮蜷缩在瓮城一处相对完好的垛口后,大口喘着粗气。刚才一块巨石就砸在他附近不远,飞溅的碎石在他脸颊上划开一道血口。他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轰鸣和己方弓弩的尖啸,看着壕沟对面那如同潮水般涌来、又如同麦草般倒下的魏军填壕队伍,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冰冷。他熟练地给身边一架大黄弩上弦,巨大的弩臂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透过射击孔,他瞄准了壕沟对面一个正挥舞皮鞭、声嘶力竭督战的魏军什长。
“狗日的,去死吧!”赵大壮低吼一声,扣动悬刀!
“嘣——!”一声沉闷到令人心悸的巨响!足有儿臂粗的巨矢化作一道模糊的黑影,瞬间跨越百步距离!
“噗!”那名什长连同他身前举着大盾的亲兵,如同被重锤击中,整个人被巨矢带着向后飞起,狠狠钉在后方一辆辇车上!巨大的冲击力让辇车都猛地一晃!周围魏军发出一阵惊恐的骚动!
然而,仅仅片刻,又一名督战军官咆哮着顶了上来,驱赶着更多面色惨白、眼神绝望的民夫扛起麻袋,冲向死亡边缘!
战争,在这一刻变成了纯粹而残酷的消耗。人命与土石,在死亡壕沟前进行着最原始的兑换。每一寸被填平的壕沟,都浸透了鲜血与绝望。蜀军的箭矢也在飞速消耗,弓弩手的臂膀开始酸痛麻木。
“将军!东段壕沟已被填平近一丈宽!魏军……魏军的冲车和井阑在动了!”一名浑身是土的校尉跌跌撞撞跑到赵云面前禀报,声音带着嘶哑的焦急。
赵云的目光越过弥漫的烟尘,果然看到魏军阵中,十余架包裹着湿厚牛皮的冲车(攻城槌)和数座高耸的井阑,在霹雳车和填壕部队的掩护下,如同苏醒的钢铁巨兽,正被缓缓推向那刚刚被填出的“通道”!一旦让这些巨兽靠近城墙,尤其是冲车撞击瓮城城门,后果不堪设想!
“火油!金汁!目标填平区域和冲车!”赵云厉声下令,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敢死队准备!随我出瓮城,毁其冲车!”
“将军!不可!太危险了!”副将大惊失色。
“此刻不阻,待其冲车近城,瓮城危矣!执行军令!”赵云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他一把抓起倚在墙边的亮银枪,那枪尖在烟尘中依旧闪烁着冰冷的寒芒。
潼关的血火映红了半边天,而数百里外的长安城内,却上演着一幕与残酷战场截然不同的景象,这景象关乎人心,亦是魏延巩固城防、凝聚力量的关键一环。
长安西城,一片相对完好的校场空地。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淡淡的硝烟与药草气息,但此刻却被一种更为复杂、压抑而又饱含期待的情绪所笼罩。两千六百余名身着各式残破魏军衣甲、神色各异的降卒,被蜀军看守着,列成了略显凌乱的方阵。他们有的身上还带着包扎的伤布,有的眼神茫然,有的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和希冀。在长安城破后的守城血战中,正是这些降卒中的大部分,被魏延以“家眷在终南山”为质,又以“共守家园”为号召,推上了城墙,与蜀军并肩浴血,经历了那炼狱般的二十余日考验。他们中的许多人,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部分蜀军老卒的认可。
校场外围,气氛则更为凝重而焦灼。数千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多是老弱妇孺——被蜀军士兵维持着秩序,聚集在一起。他们是魏延遵照其令,从终南山各处隐蔽点接回的降卒家眷。此刻,他们伸长脖子,目光在降卒方阵中急切地搜寻着,压抑的啜泣声、低低的呼唤名字声此起彼伏。
魏延身披玄甲,按剑立于校场高台之上,脸色冷峻如铁,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他的声音通过传令兵,清晰地传遍校场每一个角落:
“尔等听着!长安城破,尔等本为阶下之囚!然守城血战二十余日,魏将军有令:凡在城头持戈,与我蜀军并肩御敌者,无论出身,皆为我袍泽!其过往之罪,血战可偿!其家眷亲人,亦为我大汉子民,当受庇护!”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铁血威严:“今日,依魏将军令,尔等家眷,已自终南山安然接回!骨肉离散之苦,今日终结!”
话音未落,魏延猛地一挥手:“开——栅——!”
校场连接外围的栅栏轰然打开!
“爹——!”
“儿啊!我的儿啊!你还活着!”
“娘——!孩儿在这儿!”
当家的!当家的!”
积蓄已久的情绪如同火山般轰然爆发!哭喊声、呼唤声、难以置信的狂喜尖叫瞬间撕裂了凝重的空气!人群如同决堤的洪流,不顾一切地涌向校场中央的降卒方阵!白发苍苍的老妪颤抖着扑向浑身是伤的儿子;满脸泪痕的妇人紧紧抱住失而复得的丈夫,泣不成声;瘦小的孩童跌跌撞撞地冲向父亲沾满血污的裤腿……生离死别后的重逢,在血火未熄的长安城下上演,场面混乱而悲怆,却又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巨大温暖与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