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沉默地看着那张年轻却已僵硬灰败的脸,看了许久。冰冷的月光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如同覆上了一层寒霜。战争的绞肉机,碾碎的从来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有温度的生命,是无数个家庭赖以支撑的梁柱。这残酷的真相,如同冰冷的铁蒺藜,深深扎入他的心底。
“葬了吧。”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沙哑,仿佛也被这战场的气息灼伤了喉咙,“连同其他能收敛的曹军尸身,一并择地掩埋,立无名冢。”他顿了顿,补充道,“不必区分敌我,皆为大汉子民。” 这是他对这场惨烈胜利,唯一能给予的、带着铁锈与血腥味的悲悯。
“诺!”亲兵队长肃然应命。
魏延调转马头,不再看那尸骸遍地的景象。马蹄踏着血泥,缓缓向城门行去。夜风更紧了,吹得火把呼呼作响,光影摇曳,将他和他身后沉默亲卫的影子,长长地投射在身后那片被死亡彻底浸透的土地上,如同几缕在巨大坟茔上徘徊的幽魂。
刚踏入城门甬道,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便疾步迎上,单膝跪地,双手高高捧起一支密封的铜管:“禀将军!汉中加急军报!诸葛军师亲笔!”
魏延眼中锐光一闪,翻身下马,接过铜管。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精神微微一振。他熟练地拧开管盖,取出里面卷得紧密的素帛。在亲卫举近的火把光亮下,一行行熟悉的、清隽而内蕴筋骨的字迹映入眼帘:
“文长吾弟:潼关捷音,震动汉中!霹雳之威,神臂之利,尽破贼胆,大壮我军声威!然曹贼势大,必不甘休,恶战方启,万望珍重。元嗣(蒲元字)处日夜赶工,淬火之箭,新配之火药,已发三批,星夜兼程押送至关。后续所需,绝无匮乏。关城乃国之砥柱,弟乃砥柱之脊梁。守土安民,以智克力,弟之担当,亮与主公共鉴之!勉之!勉之! 兄 亮 手书”
字里行间,是毫无保留的激赏,是洞悉前路的清醒,是坚实如山的后勤承诺,更是那份沉甸甸的、超越君臣的信任与托付。尤其是“以智克力”四字,力透纸背,仿佛一道清冽的泉水,瞬间涤荡了魏延心头因尸山血海而淤积的沉重与铁锈气息。
魏延紧紧攥着那方素帛,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抬起头,目光穿透幽深的城门甬道,投向关内。那里,无数疲惫却眼神坚定的士兵正在军官指挥下,默默加固着白日受损的工事,搬运着箭矢擂木。更远处,是暂时得以安眠的关中百姓。潼关,不仅仅是一道雄关,更是万千生民身后的一道屏障。
他深吸一口气,关外浓重的血腥气与手中素帛传来的、仿佛带着汉中竹纸清香和墨迹未干的坚定力量,在胸中激烈地碰撞、交融。那冰冷的玄甲之下,一股更为深沉、更为坚韧的力量,如同被反复锻打的精铁,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重新凝聚、升腾。他将素帛仔细折好,收入怀中,紧贴着心口的位置。那里,仿佛揣着一团来自汉中的、永不熄灭的炉火。
“传令各营,”魏延的声音在幽暗的甬道中响起,低沉,却带着一种磐石落地般的坚定,再无半分动摇,“加固工事,轮值休整。霹雳营检查器械,补充神弹。弩营清点箭矢,备足明日之需。斥候加倍,严密监视曹营动向。”
他迈开脚步,玄甲铿锵,向着城楼方向大步走去,背影在火把跳动的光影中,显得异常高大而稳定,如同潼关本身,沉默地扎根于这血火交织的大地之上。夜色,依旧浓重如墨,但潼关的意志,已在无声中再次铸就,等待着下一个黎明的厮杀。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