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邓芝转向邓禹,眼神严厉,“禹儿,你可知此物分量?”
邓禹挺直腰板,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兴奋与紧张:“孙儿知道!此乃诛灭司马氏九族之罪的铁证!亦是搅动洛阳风云的惊雷!”
“不止如此。”邓芝目光深邃,“此乃双刃之剑。用得好,可令司马昭焦头烂额,自断臂膀;用不好,或引火烧身,招致魏国更加疯狂的报复。传递之法,关乎成败。你素喜杂学,通晓鱼雁之术,此次‘悔过书’入洛的最后一环,由你负责。”
邓禹深吸一口气:“请祖父吩咐!”
邓芝取出一卷薄如蝉翼、却韧性极强的特制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郭淮”的“血泪控诉”和“吉本”的“证词”,字迹模仿得惟妙惟肖,饱含悲愤绝望之情。“此卷共十份。五份,由‘飞羽’死士以行商身份,藏于货物夹层、车辕暗格,分批混入洛阳。另外五份,”他顿了顿,目光如电,“采用‘鱼腹藏书’古法。”
陈矩立刻会意,捧出几个特制的小竹筒,筒身涂满防水桐油,两端以蜡密封。“此筒可沉入水中数日不损。内藏特制药丸,遇水即化,释放特殊气味,吸引大鱼吞食。鱼入腹中,筒不腐,书不烂。”
邓禹眼睛一亮:“孙儿明白了!选定洛水、伊水入城前水流湍急、渔获丰富之处,于深夜将藏筒药丸投入!大鱼吞食后,顺流入城,或被渔民捕获,或在城中河段翻肚,此卷自现!神不知鬼不觉!”
“正是。”邓芝眼中露出一丝赞许,“此法虽古,胜在出其不意。魏国鹰犬再严密,也难防鱼腹藏珠。禹儿,你亲率一队可靠家丁,携带此五筒,今夜便出发,务必在姜大将军渡河之前,将‘鱼饵’撒入指定河段。记住,分散投掷,动静要小,投毕即走,不留痕迹!”
“诺!”邓禹双手接过竹筒,感觉重逾千斤。他不再是尚书府中舞文弄墨的孙少爷,而是参与倾覆敌国阴谋的秘密使者。
陇西高原,狄道城下,血战间隙。
张嶷按刀立于城头,玄色战袍被魏军的血与尘土染得斑驳。击退邓艾又一波凶猛的攻势后,城头暂时陷入死寂,只有伤兵的呻吟和风吹过箭垛的呜咽。张弘靠在冰冷的城砖上,大口喘息,左臂的伤口在之前的搏杀中再次崩裂,渗出的鲜血染红了临时包扎的布条。他摸向怀中,那里贴身藏着一个油布小包,是临行前,父亲张翼偷偷塞给他的。
“弘儿,此去凶险,此物贴身藏好,非到万不得已,不得示人,亦不可轻用。”父亲当时的神情异常严肃。
他借着垛口的掩护,悄悄打开油布包。里面并非金银,而是几片薄薄的金叶子,几颗浑圆的珍珠,还有一枚小巧的、刻着云纹和“蜀”字的铜符!铜符下压着一张折叠得极小的素绢,上面是父亲熟悉的笔迹:“若遇险阻,或需策反魏军下层军官求生,此符与金珠,或可换一线生机。符示诚意,金珠动其心。切记,人心难测,慎之又慎!”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注释了几个名字和大致防区,显然是张翼通过旧日关系了解到的、可能对魏国不满的魏军基层军官。
张弘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这就是邓尚书所说的“富贵契”和“保命符”!父亲竟将如此重要的东西交给了他!他瞬间明白了临别时父亲那重重一拍的含义——不仅是守城,更要学会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甚至撬动敌人!他紧紧攥住铜符,冰冷的触感让他沸腾的热血稍稍冷静。他抬眼望向城外连绵的魏军营垒,那些普通的士卒,那些低阶的军官,他们是否也有人心怀怨怼?这枚小小的铜符,或许真能成为打开一道缝隙的钥匙。
蒲坂津南岸,蜀军渡河前夕。
夜色如墨,黄河的咆哮声掩盖了一切细微的动静。姜维的主力已分批悄然渡河,张弘和陈襄所在的队伍正在等待最后的命令。陈襄被一名不起眼的军需官唤到一旁。
“陈襄,此物交予你。”军需官递过一个用防水油布和蜡密封得严严实实的小竹筒,只有巴掌大小,却异常沉重。“此乃‘富贵契’样本及部分目标名录的密抄副本。你父精于机巧,你亦心灵手巧。渡河之后,若有机会接近魏军驿站、商队或地方豪强,伺机将此物‘遗失’于显眼处,或‘赠送’给看起来贪财又不得志的魏军小吏。记住,要做得自然,如同意外,万不可暴露身份!此乃邓尚书之令,亦是历练你之机。”
陈襄接过竹筒,手心微微出汗。他明白,这看似简单的“遗失”任务,实则凶险万分。一旦被识破,立刻就是杀身之祸。但同时,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涌上心头。父亲在后方伪造印信,祖父(指陈矩)参与谋划,自己也能在前线参与这无形的战争!他重重点头:“诺!必不负所托!”
洛阳,太学门前。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太学的博士弟子们已三三两两聚集。忽然,一个眼尖的学子在石狮子脚下发现了一卷被露水打湿的羊皮纸。好奇地展开一看,顿时如遭雷击,面色惨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