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概念如同惊雷,炸得众匠人头晕目眩,随即陷入狂热的技术讨论之中。
“若如此,那铁管需何等坚固?需一体铸就还是分段镶套?”
“弹体若何?需与铁管内壁严丝合缝,方能不漏气,推力足!”
“点火之法?如何确保适时引燃?”
“后坐之力定然极大,炮架需如何稳固?”
“此物沉重,如何机动?”
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刘禅虽知原理,却难详其技术细节,只道:“此乃新物,诸多难题,正需诸位大匠殚精竭虑,逐一攻克。朕只问,以现今工苑之钢料、铸造之术,可能造出承受此等巨力之坚固铁管?”
众匠围拢,仔细检视着现场最好的钢料样品,低声激烈讨论。老蒲元抚摸着一段百炼钢坯,沉吟道:“若不惜工本,以灌钢法所得之上好钢材,经千锤百炼,或可尝试铸造短而厚之铁管。然管壁需极厚,否则必炸裂。且内壁光滑与否,关乎弹道,亟需打磨。”
年轻的蒲远忽然插言:“祖父,陛下,或许……或许不必一体铸就?可否以精铁卷裹成管,外层以铁箍层层套紧,如箍桶一般?或可更韧?”
马钧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虽口吃却努力表达:“善……善!卷……卷锻之法,或……或可一试!且……且管内壁,可……可设法镗光!”
此时,另一位精于弩机制造的大匠提出另一关键问题:“陛下,即便造成铁管,这弹丸射出,恐怕亦是乱飞,难以精准。不知陛下梦中神炮,可有稳准之法?”
刘禅沉吟道:“朕于梦中似见两种路径。一者,弹丸光滑,铁管内壁亦光滑,凭推力直射,谓之‘滑膛’,制造相对简便,然远距确易偏差。二者,似在铁管内壁刻凿出螺旋凹槽,弹丸亦制成与之契合之形,射出后能自旋,如弩箭之羽稳定飞行,谓之‘线膛’,其程远且准,然制造极难。”
这下,匠人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老蒲元为代表,主张:“滑膛虽糙,然眼下能造出已是天幸!当务之急是先成其形,显其威,精度可日后渐磨。线膛之说,闻所未闻,那螺旋凹槽如何刻入坚硬钢管内?简直难于登天!”
另一派以马钧和年轻的蒲远为代表,则认为:“既……既知有更优之……之法,岂……岂能因难而退?或……或可先造小型验证?镗……镗刻螺旋,或……或可设计专用之水……水力或畜力机床,固……固定刀头,缓缓旋……旋转铁管而入?”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各有道理。随行的学子们,如张黎(习律法)、李文(已从高句丽回调工部学习)等,也听得入神,虽不甚明了技术细节,却能感受到那种追求极致、勇于突破的工匠精神。
刘禅静听片刻,抬手止住争论,朗声道:“二位大匠所言皆有理。然军国利器,不可旷日持久。朕意:双管齐下!”
他目光扫过众人:“着令马钧、蒲远领一组匠人,主攻‘线膛’之法,可先造小样验证,钻研镗刻之术,所需钱粮人力,尽数拨付,然不求速成,但求攻克其难。”
“着令蒲元老师傅领另一组匠人,主攻‘滑膛’重炮,力求最快时日造出可安全发射之实物,毋须完美,但求可用,以应边关急需,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良用料与铸造之法。”
“两路并进,相互印证。待滑膛炮成,线膛之术或亦有小成,届时再合二者之长,铸就真正神兵!”
皇帝一语定乾坤,既肯定了探索精神,又顾及了现实需求,众匠无不心悦诚服,轰然应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蒲远与马钧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兴奋与挑战。
离开喧闹的炮坊,刘禅又来到一处新建的琉璃窑。窑口刚刚熄火,工匠们正小心翼翼地从尚有余温的窑中取出此次烧制的成品。
负责此处的是几位从西域、乃至更远的大秦(罗马)招募来的匠人,以及数名他们的汉人弟子。见圣驾到来,一位胡匠捧着几片还带着温热的透明物事,激动地跪呈上来:“伟大的皇帝陛下!托您的福气!成了!您要的‘透明琉璃’,终于烧成了!”
刘禅接过那一片还有些许气泡和波纹,但却前所未有清澈透明的玻璃片,对着光线看去,远处昆明池的枯苇、工苑的旗杆竟清晰可见!他龙颜大悦:“好!好!赏!重重有赏!”
随行众人皆啧啧称奇,传看着这如同玄冰般透彻的宝贝。
李文好奇问道:“此物晶莹剔透,若用于窗牖,则室内明亮如昼,若用于器皿,则美轮美奂。不知于军国可有裨益?”
刘禅笑道:“问得好。此物之利,岂止于观赏。”他拿起两片较小的玻璃片,一远一近叠于眼前,望向远处工苑旗杆:“诸位请看。”
众人依次尝试,顿时发出一片惊呼!那远处的旗杆竟仿佛近在眼前,连旗面上的纹路都依稀可辨!
“此乃‘望远镜’之雏形也!”刘禅解释道,“若以此物精心磨制,配以长短合适之筒身,则可成‘千里眼’,于军中观敌了哨、测距指挥,乃至用于水师导航、炮术瞄准,其利无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