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更是震撼不已,皆叹陛下天思妙想。
刘禅当即下令:“即以此为基础,设立‘光学坊’,专司研制打磨玻璃镜片之术。首要之务,便是造出适用于军中的望远镜。先造双筒手持之式,供将领斥候使用;更要研制大型固定之式,需视野开阔,能容百人同时观瞄,置于城楼、舰首,则为‘百目镜’,敌情尽收眼底!”
他看向随行学子中一位精于算学的青年:“此事需精密计算,镜片曲度、筒身长短、视野重合,皆需反复测算试验。尔等可参与其中,格物致知。”
那学子激动领命,深感责任重大。
离了琉璃窑,日已偏西。刘禅于工苑正厅,召集所有随行匠人、官员及学子。
“今日所见,朕心甚慰。”刘禅朗声道,“国之重器,非一日可成,需持之以恒之投入,需精益求精之匠心,更需尔等这般敢于思变、勇于攻坚的锐气!老匠师经验丰富,稳如泰山;年轻匠人思维活络,敢想敢干。二者结合,方是我大汉军工崛起之道。”
他特意看向李铮、蒲元、张黎、李文等年轻面孔:“今日带尔等来,非止观新奇,更要尔等明白,强国非唯刀兵诗书,亦在百工技艺。望尔等无论日后身居何职,皆能重视工巧,支持革新。蒲远可留于工苑,专攻线膛之术;李文可协理光学坊,学习管理;张黎可研读律法,思考如何以律令保护工匠专利、鼓励创新;李铮回东宫,亦需将今日所见所思,融于日后政见。”
众年轻子弟躬身受教,只觉眼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胸中热血澎湃。
銮驾回宫,已是华灯初上。刘禅于御书房中,犹自回味日间所见。诸葛亮陪侍在侧,含笑道:“陛下今日一行,看似视察,实则为军工注入一股活水,更在年轻一辈心中种下重视实学、鼓励创新的种子。假以时日,必见奇效。”
刘禅点头:“相父所言极是。朕今日愈发觉得,未来之争,不仅在疆场,更在工坊、在学堂。我大汉若能于此走在天下之前,何愁不兴?”
是夜,将作大工苑内,多处工坊依旧灯火通明。钢铁撞击声、匠人讨论声、试验爆炸声(偶尔传来),交织成一曲迈向工业时代的粗犷序曲。蒲远正与马钧挑灯夜战,绘制着水力镗床的草图;光学坊内,李文正与胡匠弟子们比对着一堆演算纸和不同曲度的玻璃片;老蒲元则带着另一组人,对着一个巨大的泥范,讨论着重炮的铸造方案……
寒冬虽至,然工苑之内,热火朝天。所有人都预感到,一个由钢铁、烈火与智慧共同铸就的新时代,正伴随着皇帝陛下描绘的那“霹雳神炮”的隐约雷鸣,和“百目镜”中逐渐清晰的远方,悄然降临在大汉的国土之上。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