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爹,您老放心!” 一个穿着青色小吏服饰的年轻人看到郑五犹豫不决的样子,连忙走上前,指着衙门前新设的 “慈幼局” 匾额,笑着解释道,“这慈幼局是陛下特意下令设立的,凡失去父母的孩童,都由官府负责抚养,不仅管吃管住,还会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您孙儿若是有下落,只要报给官府,我们定会全力寻找,一定帮您把孙儿找回来!”
郑五听着小吏的话,眼眶瞬间就红了,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说道:“多谢... 多谢官爷,多谢陛下... 要是真能找回孙儿,我老婆子也能瞑目了...”
就在这时,人群忽然起了一阵骚动,原本拥挤的人群纷纷向两边退让,让出一条通道。只见一队身着黑色制服的铁卫,迈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走来,他们手中押着十余名五花大绑的囚犯,铁链在地上拖曳,发出刺耳的 “哗啦” 声。为首的那个囚犯,身材高大,脸上一道狰狞的刀疤从额头延伸到下巴,正是平日里横行西市、无人敢惹的 “拐爷”。
监刑官手持一份罪状,走到衙门前的高台上,展开罪状,用洪亮的声音朗声宣读:“囚犯周三,绰号‘拐爷’,多年来在长安城内外拐卖孩童四十二人,致使数十家庭支离破碎,罪行累累,民愤极大!依陛下新颁律法,判枭首示众,其家属流放琼州,永世不得返回!”
话音刚落,刽子手便手持鬼头刀,大步走到 “拐爷” 面前。“拐爷” 此刻早已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双腿发软,浑身颤抖,嘴里不停哭喊着 “饶命”,可却无人理会。随着监刑官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咔嚓” 一声,“拐爷” 的头颅应声落地,鲜血溅在雪地上,瞬间染红了一片。
郑五看着眼前这一幕,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悲痛,老泪纵横。他颤抖着从怀里摸出一块用粗面做的麦饼,小心翼翼地放在衙前的石狮下 —— 这是关中地区流传已久的古礼,百姓们用这种方式,献给那些为百姓做主、为民除害的青天。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疾驰而来,打破了现场的肃穆。一名身着信使服饰的男子,骑着一匹快马,满头大汗,脸上还沾着雪粒,他在衙门前翻身滚鞍下马,“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因急促而有些沙哑:“八百里加急!陇西郡守杨驹抗旨拒查粮案,不仅不配合监察使工作,竟还私自杀害朝廷派去的监察使,公然谋反!”
巧的是,刘禅恰在此时乘銮驾巡城至此。銮驾由八匹骏马拉着,车身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周围簇拥着众多侍卫,气势威严。听到信使的禀报,刘禅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冰冷,他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杀意:“果然是狗急跳墙,竟敢公然对抗朝廷,杀害监察使!传朕旨意:着靖难军统领张翼率领部众即刻前往陇西平乱,若遇抵抗,格杀勿论!”
雪光映照在刘禅腰间悬挂的天子剑上,剑身上的血槽清晰可见,透着一股森然寒意。郑五看到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与敬佩,他猛地扑跪在地,声音哽咽却坚定地说道:“陛下!老朽愿捐出每月领到的养老米,作为大军的军粮!虽不多,却也是老朽的一片心意!”
郑五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百姓纷纷响应,一个个跪倒在地,有的说要捐米,有的说要献帛,还有的年轻壮士表示愿意参军,随大军一同前往陇西平乱,场面十分感人。
张翼当夜便在长安城外的校场誓师出征。雪地里,跪满了前来送行的老兵,他们大多是在战场上负伤退役的将士,有的断了胳膊,有的少了腿,却依旧眼神坚定地望着即将出征的将士们。其中一个独臂老汉,手里捧着一坛浊酒,颤巍巍地走到张翼面前,将酒坛递了过去,声音沙哑地说道:“将军!这坛酒是咱用朝廷发放的首批抚恤银打的,您带上,让弟兄们在行军路上喝了暖身子!咱等着将军凯旋,等着朝廷平定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
火把的光芒映照着张翼空荡的右袖 —— 他在早年的战役中失去了右臂,却依旧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成为了靖难军统领。张翼接过酒坛,没有多说什么,他仰起头,大口大口地饮着酒,辛辣的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浸湿了衣襟。饮完酒后,他将酒坛猛地摔在地上,“哐当” 一声,酒坛碎裂,酒水与陶片四溅。他拔出腰间的佩剑,高举过头顶,声音洪亮而激昂:“弟兄们!陛下英明,百姓拥护!为了这样的陛下,为了这样的百姓,这场平乱之战,我们必须打赢!值得再战一场!”
将士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高声呐喊,声音响彻夜空,在雪夜里传得很远很远。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长安城内外都洋溢着节日的氛围,百姓们忙着扫尘、祭灶,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在遥远的陇西,平乱之战也有了结果 —— 杨驹的头颅被悬挂在陇西城门上示众,标志着这场叛乱被成功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