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元初夏阴山道,残雪融时血尚潮。
三旅雄师临漠境,万甲轻骑趁月宵。
连弩三鸣穿敌垒,惊雷一震毁粮寮。
雏臣已历锋烟险,月满穹苍照汉霄。
公元240年,肇元四年,孟夏。
阴山南北,烽火暂歇,然空气中之铁腥未散,积雪消融处,黑土浸透赭红,新草挣扎着从冻土与血痂间探出嫩芽,却仍被一股肃杀之气压得抬不起头。鹰嘴峡血战、雪夜焚龙城,汉军两战皆捷,重挫南匈奴锐气,然狐鹿姑单于主力犹存,如受伤之恶狼,退踞漠南腹地,舔舐伤口,眸中凶光未泯,仍时刻南窥。
未央宫暖阁,巨大的舆图之上,朱笔新添的数个箭头已越过阴山,直指漠南龙城旧址及更北之处。刘禅负手立于图前,诸葛亮、姜维(已自陇右秘密返京述职)分立两侧。
“陛下,丞相,”姜维声音沉稳,指尖划过舆图,“经前两战,南匈奴锐气已堕,粮草军械损失惨重,然其八万骑根基未灭。今已孟夏,草原水草渐丰,然此时亦正是南匈奴战马春季脱毛、体弱乏力之时,骑兵战力为此年最低谷。反观我军,历经冬春休整,兵甲粮秣补充完毕,新式军械量产列装,士气正旺。臣以为,全面反攻之时机,已至!”
诸葛亮羽扇轻摇,接口道:“伯约所言极是。然反攻需有方略,不可浪战。南匈奴虽疲,仍具飘忽机动之长。我军欲毕其功于一役,当分进合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刘禅颔首,目光锐利:“朕意已决,即日起,北伐大军转入战略反攻。兵分三路:西路由伯约亲率主力五万,出陇西,扫荡河西,威逼西域,断南匈奴右臂;中路由邓芝、王平率领三万,出北地,稳步推进,清剿残敌,巩固通道;东路由张翼率领一万精兵,出云中,沿阴山北麓东进,奇袭单于庭旧址及周边要害!”
他手指重点敲在东部:“此路最为关键,亦最为险奇。张翼需借天时地利。孟夏漠南,昼夜温差仍大,月明之夜,雪未化尽,反光极亮,恰可隐蔽行军。朕要你携新铸之‘元戎三矢弩’(可连续发射三支弩箭的新式弩机),直插南匈奴心腹之地,不以求歼敌多为目的,而要精准打击其粮草囤积地与铁匠作坊,毁其持续作战之根基!可能做到?”
侍立一侧的张翼独臂抱拳,甲叶铿锵,眼中战火燃烧:“末将领旨!必蹈敌庭,焚其粮秣,断其爪牙!”
“好!”刘禅转身,看向一旁略显年轻却目光炯炯的几位随堂观摩者——他们是此次北伐中特意随军历练的年轻官员及国学弟子,其中便有王平之子王训,以及数名精挑细选、通晓军务的年轻文官。“尔等随东路大军行动,观战习策,记录见闻。刀剑无眼,需听号令,不得妄动,可知?”
王训等人激动又紧张,齐齐躬身:“臣等遵旨!必谨言慎行,用心体察,不负陛下、丞相栽培之恩!”
***
云中郡外,汉军东路军大营。
一万精兵已集结完毕。这支军队堪称靖难军之精华,其中多有参与过龙城奇袭的老兵,眼神沉静,带着嗜血的寒意。新补充的兵员亦是百战劲卒。军列之前,大批驮马背负着奇特的装备:除了常规的刀盾弓弩,更有大量捆扎严实的“震天雷”、分解状态的“元戎三矢弩”部件,以及众多以毛毡包裹、形状奇特的金属件——乃是便于雪地行进的改良雪橇与拖架。
张翼正在进行最后的训话,独臂挥舞,声音穿透校场:“儿郎们!废话不多说!咱们要去掏狐鹿姑的老窝!烧光他的粮食,砸烂他的铁匠铺!让他变成没牙没爪的老狗!此去艰险,九死一生,但功成之日,名标青史,恩荫子孙!汉军威武!”
“威武!威武!威武!”万人齐吼,声震四野。
王训与几位同窗身着轻甲,站在参谋僚属队列中,感受着这冲天气势,只觉热血沸腾,手心出汗。他们被分别编入行军书记官、器械协理、舆图测绘等岗位,虽非直接冲杀,却也是大军运转之一环。
一名唤作李彦的国学弟子,素来机敏,低声对王训道:“世兄,你看那新弩,据说可三矢连发,五十步内能破重甲!此次若能亲见其威,不枉此行!”王训沉稳点头,目光却落在那些沉默检查装备、眼神如磐石般坚定的老兵身上,低声道:“利器虽好,终需猛士用之。我等当先学的,是这般临战不惊的气度。”
是夜,月明星稀,朔风仍带寒意。大军悄然开拔,无声无息融入北地苍茫夜色。为求隐匿,大军昼伏夜出,专拣偏僻小径、干涸河床行进。侯三等“夜枭”队员再次充任向导,如同暗夜中的眼睛。
队伍中部,王训、李彦等人紧随参谋队伍,努力适应着艰苦的夜行军。冰冷的空气刺入肺腑,双腿如同灌铅。李彦喘着粗气,小声道:“尝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今日方知古人诚不我欺…”一旁负责护卫他们的老军校闻言,咧嘴一笑,露出被寒风冻裂的嘴唇:“小秀才,这才哪到哪?省点力气,路还长着呢!一会儿过冰河那才叫刺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强汉之墨色如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