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引擎的轰鸣声还在耳畔回响,而我已站在张霄雷为我举办的画展中央。
两年了,我——陈乐,或者说,曾经的匿名画家“乐晨”,现在的陈家大小姐——又一次站在了自己的画作前,听着那个曾让我心碎的男人向众人宣称,这些画的创作者是他“已故的爱人”。
讽刺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我重新筑起的心墙上。
“这幅《光影之间》是本次展览的中心作品,”导游领着一个小团体走近我匿身其中的画作,“张先生特意将它放在展厅正中央,据说它记录了他与爱人初识的场景。”
我压低帽檐,将太阳镜往鼻梁上推了推。那幅画确实捕捉了我和张霄雷初遇的瞬间:在艺术学院旁的小画廊,他站在我的一幅画前,阳光从窗外洒入,将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而阴影恰好遮住了他半张脸,明暗交错,仿佛预示着他日后将展现给我的两面。
“看画风,所有作品应该出自同一人之手,”一个艺术评论模样的男子对同伴说,“笔触大胆又细腻,色彩运用极具个人特色,可惜作者英年早逝。”
英年早逝。我轻轻勾起嘴角。是啊,两年前那场空难,让我——画家陈乐——从世界上“消失”了,而陈家大小姐却因此被迫重生。
“请问这些画的创作者究竟是谁?”一个记者挤到张霄雷身边,他正站在不远处接受采访,“所有署名都是空白的。”
我循声望去,两年光阴将他雕琢得更加棱角分明。曾经会在私下对我撒娇的眉眼间,如今只剩下商海沉淬后的冷峻。只有当他转头看向我的画作时,那紧抿的嘴角才会微微松动。
张霄雷转向提问者,喉结滚动了一下,那个细微的动作只有熟知他如我才能察觉其中的情绪波动。
“这是我爱人,”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大厅里微微回荡,“生前所画。”
“生前”二字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被我封存两年的记忆匣子。
“这是我的陈大画家。”
张霄雷从身后环住我,下巴轻轻抵在我头顶。画室里弥漫着松节油和颜料的气味,他向来讨厌这种味道,说它会粘在高定西装上挥之不去,却总在我作画时默默陪伴。
我放下画笔,转身投入他的怀抱。在外人面前,他是张氏集团说一不二的继承人,员工私下称他“活阎王”,但在我面前,他卸下所有盔甲,像个大男孩般撒娇耍赖。
“阎王也会撒娇,这话说出去谁信啊。”我常这样调侃他,指尖划过他挺直的鼻梁。
他便会捉住我的手指,放在唇边轻吻:“只对你一个人。”
我们相识于微时——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他以为我只是个普通画家,租住在市中心的小公寓,靠卖画和教孩子绘画为生。他不知道我是陈氏集团的千金,父亲对我们的交往提出唯一条件:在确定关系稳定前,不能暴露身份。
“商界联姻已经过时,但我希望你的感情纯粹,不被家族利益左右。”父亲如是说。
所以我隐瞒了,看着张氏集团的继承人在我三十平米的小画室里,笨拙地试图帮我修理漏水的水龙头,心里既甜蜜又愧疚。
“今天画的是什么?”他问,目光落在画布上。
画布上是我俩在厨房跳舞的场景,他穿着衬衫西裤,围着我的粉色围裙,我赤脚踩在他的皮鞋上,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
“叫《假面舞会》。”我轻声说。
他笑了:“我们没戴面具啊。”
我没回答。在我心中,我们确实都戴着面具——他戴着的,是对外人的冷漠;我戴着的,是隐瞒身份的伪装。
张霄雷收藏了我的每一幅画,尽管那时我还不算多有名气。他在市中心的高级公寓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房间,存放我的作品。
“有一天,我要为你办一个画展,”他承诺,“让所有人都看到我的陈大画家多么有才华。”
我吻了他,心里却泛起一丝不安。当真相大白时,他是否会理解我的隐瞒?
画展大厅里,我随着人流移动,在一幅幅画作前驻足。每一幅都唤醒一段记忆,那些我以为已经被时间冲淡的瞬间。
《晨光》描绘的是他睡着的侧脸,第一缕阳光拂过他放松的眉眼;《夜色》记录了我们坐在天台看星星的背影,他的手臂环着我的肩膀;《雨中华尔兹》是我们被困在公园亭子里,随着远处街头艺人的琴声起舞的画面。
参观者们低声议论,猜测画中女人的身份,以及她的“离世”经过。
“听说是在空难中去世的,”一位女士悄声说,“张总一直没走出阴影,至今未婚。”
我的心猛地一缩。未婚?以张家的地位,他早该门当户对地联姻,为家族事业添砖加瓦。
我走向下一幅画,却在看见它的瞬间停住了呼吸。
《破碎的面具》。
画中是一个男人的背影,西装革履,却摘下了头套,露出底下另一张面孔。那是我在得知自己身份必须继续隐瞒下去的那个晚上画的,充满了当时的困惑与痛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德云社:爱情也许美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德云社:爱情也许美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