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屏幕上的字没消失,还亮着。
你为何而来?
陈浩盯着那行字看了三分钟,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个键,又删掉,最后只打出七个字:为了看得更远。
回车。
系统停顿了一下,像是在读这句回答。接着蓝光一闪,新的文件夹自动出现在主数据库里,名字是“次级协议解锁:路径建议”。
娜娜立刻走过去连接端口,开始下载内容。她的瞳孔快速闪烁,数据流在内部运转。几秒后她说:“地图更新了,发现十二个未记录的热源点,分布在深渊西侧断裂带。”
苏珊凑过来查看坐标。“这些位置不在我们之前的勘探范围内,距离基地超过四十公里。”
“远是远了点。”卡尔站在后面插话,“但你说那些热源会不会是另一个遗迹?或者……能源核心的残余信号?”
没人回答。这种事说不准。之前他们以为海底最深的地方只有死寂和岩石,结果找到了能自己开机的潜水服。
陈浩站起身,走到装备架前。那套新组装的潜水服还在支架上立着,胸甲上的纹路偶尔闪一下蓝光,节奏稳定,跟角落里的琥珀立方体同步。
他伸手碰了下头盔内侧。温度比刚才低了一点,表面有轻微震动,像是里面有什么东西正在运行程序。
“它不是死的。”他说,“它是等我们准备好。”
“那就别等了。”苏珊打开平板,调出物资清单,“氧气罐剩七组,备用电源还有三个满电模块,推进器库存两台,但功率不够跑那么远。”
“不用旧的。”娜娜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我已经有新设计了。”
所有人转头看她。
她手里拿着一块电子板,上面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图。线条交错,排列方式不像现代工程图纸,倒有点像遗迹墙上的光路分布。
“根据潜水服背部的能量传导路径反推出来的。”她说,“这种纹路不只是装饰,它能引导水流形成局部低压区,减少阻力。如果把这个原理用在推进器上,可以提升效率。”
“你是说……让它自己滑水?”卡尔问。
“差不多。”娜娜点头,“我结合知识库里古代海洋机械的设计逻辑,做了一个小型线性推进单元模型。它可以嵌入潜水服背部导槽,利用环境水流充电,不需要额外携带电池。”
“听着挺玄。”陈浩摸着下巴,“能画出来看看吗?”
娜娜把图纸传到主屏。三维投影弹出来,是个扁长的金属块,表面有细密沟槽,形状像鱼骨。
“这就是原型?”卡尔凑近,“看起来不怎么结实啊。”
“材料用记忆合金加碳钛复合层。”她说,“重量轻,耐压强。模拟测试显示,在三千米深度下也能保持结构完整。”
“那噪音呢?”苏珊问,“老式推进器一开,整片海域的掠食者都来找你。”
“这个几乎没声音。”娜娜说,“因为它不是靠螺旋桨推动,而是通过微脉冲释放能量,让水流顺着特定方向流动。就像……轻轻推一把。”
“懂了。”陈浩笑了一声,“以前我们是蹬腿游泳,现在是学会借浪。”
“准确来说。”娜娜纠正,“是顺应流体规律。”
“反正意思一样。”他摆手,“那你赶紧把这玩意儿做出来。”
“已经在打印第一台原型机。”她说,“预计六小时后完成。”
陈浩坐回椅子,抬头看天花板。实验室的灯是冷白色的,照得人有点发愣。他搓了搓脸,感觉有点累,但脑子还挺清醒。
“接下来就是去哪儿的问题。”他说,“既然有了新家伙,就不能再按老路线爬行。我们要去最远的那个点。”
“你是说标记为‘E-7’的那个热源?”苏珊翻出地图,“那边地形复杂,声呐显示有大量塌方痕迹,导航容易失准。”
“A线最近。”卡尔指着屏幕,“穿过磁暴区,三十公里直达。虽然磁场会干扰通讯,但正好可以试试新推进器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B线绕生态带。”苏珊补充,“生物活动频繁,但地质稳定,适合收集样本。C线最安全,可什么都没有,去了等于白走一趟。”
“所以选哪个?”陈浩问。
“应该先测设备。”苏珊说,“直接进高风险区域太冒险。万一推进器中途失效,人在半路卡住,救援都来不及。”
“可要是不在实战环境试,怎么知道它行不行?”卡尔反驳,“咱们每次下潜不都是边走边修?哪次是百分百准备好的?”
“上次差点被压成饼的事忘了?”苏珊看他一眼,“你还想再来一遍?”
“那次是因为密封圈老化。”卡尔耸肩,“这次不一样,我们有新衣服,有新推进器,还有个会算命的机器人。”
“我不是算命的。”娜娜平静地说,“我只是分析数据。”
“总之。”陈浩打断,“不能现在就决定走哪条路。”
他站起来,走到大屏幕前,把三条路线并列调出来。A线红色,笔直插入深海断层;B线黄色,弯弯曲曲绕过一片生物活跃区;C线绿色,平稳但毫无亮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