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的手指从汤碗边缘收回,金属指尖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灰蓝。她没有说话,但嘴角微微动了一下,像是在尝试理解某种陌生的信号。
陈浩把空碗拿回来,随手放在桌上,发出一声轻响。其他人还在笑,笑声还没完全散掉,像水面上的波纹一圈圈往外荡。
他清了清嗓子,“咱们是不是该记点啥?”
苏珊抬头,“记什么?”
“记我们干过的那些事。”陈浩说,“比如现在这个锅,以前可煮不出来。不是因为火小,是因为锅不行。现在行了,说明别的也能行。”
卡尔正用手指蹭饭盒内壁,听了这话停下动作,“你是说……开个会?”
“不算开会。”陈浩摆手,“就是坐这儿,把这段时间做的事捋一遍。不然以后谁来都不知道咱是怎么活下来的。”
娜娜已经打开了终端界面,一道全息投影从桌面升起,显示着时间轴和分类标签:能源、通信、农业、材料。
“我已整理基础数据流。”她说,“可按模块播放进展节点。”
“这就对了。”陈浩靠向椅背,饭盒在手里转了一圈,“先说能源。最早那会儿,发电机三天两头坏,充一次电够灯亮十分钟就不错了。后来换了储能阵列,再后来搞出稳压系统,现在呢?灯不闪了,机器不停了,连厨房都能同时开三个炉子。”
苏珊接话:“关键是自适应调节上线后,耗能波动自动补偿,没人盯着也炸不了。”
“对。”陈浩点头,“以前是人伺候设备,现在是设备跟着人走。”
卡尔插嘴:“我记得第一次通宵调试电源管理程序,困得脑袋磕键盘上,结果醒来发现系统自己修好了故障。”
“那是AI学习模型生效。”娜娜说,“基于七百多次异常记录建立预测机制。”
“你看。”陈浩笑了,“机器人说得比我还准。”
苏珊撇嘴,“它记得多,不代表它懂累。”
“我不懂累。”娜娜平静地说,“但我记得你们每个人打哈欠的频率。”
屋里又是一阵笑。
笑声落下去后,陈浩指着投影里的通信模块,“再说这个。刚来的时候,频道乱串,喊一句‘吃饭’,三个区都以为在叫自己。定位漂移,巡逻队差点走进辐射区。”
“后来用了中继塔组网。”苏珊说,“加上地形校正算法,信号覆盖稳定了。”
“不止。”陈浩补充,“我们现在能远程监控农田状态,温度湿度自动报警,连浇水都不用人去看了。”
卡尔摸了摸下巴,“种地变得比吃饭还简单。”
“农业这块进步最大。”陈浩继续说,“以前翻土靠铲子,一人一天半亩地。现在机械犁一趟过去,十亩平整完。播种机带识别功能,缺苗自动补种。化肥配比也是智能调配,产量翻了两倍。”
苏珊低声说:“上个月收成足够支撑全员六个月消耗,还有余量存储备用。”
“这在过去不敢想。”陈浩看着他们,“那时候天天愁吃的,一顿饭分三拨吃,生怕不够。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挑口味。”
“关键是闭环系统建起来了。”娜娜调出一张流程图,“废物回收、水源净化、营养液再生全部联动运行,资源利用率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九。”
“听着冷冰冰的。”陈浩咧嘴,“可这就是咱们活下来的底气。”
屋里安静了几秒。
卡尔忽然问:“你说这些……是为了证明什么?”
“证明我们没白折腾。”陈浩说,“每一回失败,每一次重来,都不是浪费时间。我们真的在往前走。”
苏珊看着投影里滚动的画面——破锅、黑灶、焦饭;再到如今整齐排列的器具、稳定运行的设备、绿油油的田地。
“其实我一直没意识到。”她说,“变化这么大。”
“就是因为太大,反而看不清。”陈浩说,“每天只顾着解决眼前问题,忘了回头看看走了多远。”
娜娜将视频切换到材料应用对比段落。画面左侧是早期手工打造的粗糙铁锅,表面坑洼,手柄松动;右侧则是今日出炉的复合板材器具,线条流畅,色泽均匀。
“新材料不仅耐用。”她说,“还可复制。只要参数固化,任何工坊都能生产同标准产品。”
“这才是重点。”陈浩站起来,走到投影前,“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让自己过得好,还要让后来的人不用再从头摸索。摔碎第一个锅的人是我,我不想让第二个人也摔一次。”
苏珊轻声说:“你想留下一套方法?”
“不是我想。”陈浩摇头,“是我们一起做到的事,得让人知道怎么做到的。”
卡尔慢慢点头,“就像你现在讲的这些,要是录下来,新人来了就能看。”
“我已经归档。”娜娜说,“所有技术文档、操作日志、失败案例均已上传公共数据库,并标记优先级与风险提示。”
“好。”陈浩拍了下桌子,“那就再加一项——把这些成果整合成一份总览报告,标题就叫……‘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