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警方意识到,现场提取的DNA可能是找到凶手的关键。于是,他们决定以案发地为中心,5公里范围内向外螺旋式扩展,对绛县周边13.4万男性的血型进行比对,并从中选取了3万多份进行DNA比对。
这项工作规模庞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为了确保血型检测的准确性,民警们甚至会先给自己抽血检测,以验证血清是否变质。
然而,尽管警方付出了巨大努力,案件依然没有进展。专案组一度怀疑他们的排查范围是否有误,于是将范围从绛县扩大到运城,乃至整个山西甚至全国。他们在全国的DNA数据库中查找凶手,但依然没有结果。
四、破碎的家庭
案件迟迟未破,对三个女孩的家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三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这场悲剧而分崩离析。
杨某的母亲因为孩子出事时正在逛街,遭到了家人的指责。她无法原谅自己,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家庭中的争吵越来越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2011年,杨某的父母选择了离婚。离婚后,杨某的母亲跑到孩子的坟前大哭了一场,她说:"孩子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孩子没了,家就散了。"
2014年,杨某的母亲试图走出阴影,选择了再婚,并生下了一个儿子。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她,2015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再次成为了单亲妈妈。
赵某的母亲同样沉浸在丧女之痛中无法自拔。她整日以泪洗面,无数个夜晚在睡梦中惊醒,想念着自己的女儿。赵某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她的离去让母亲痛不欲生。2011年,赵某的父母也选择了离婚,而赵某的母亲甚至放弃了小儿子的抚养权,独自承受着痛苦。
吉某的情况更加复杂。她并不是吉某夫妇的亲生女儿,而是吉某母亲的妹妹所生。由于妹妹患有精神疾病,无法抚养女儿,吉某的母亲便将孩子接过来抚养,并让她随丈夫姓吉。吉某聪明伶俐,深得家人喜爱。然而,孩子的横死让这个家庭也走向了破裂。吉某的父母最终也选择了离婚,而吉某的母亲不知道该如何向妹妹交代这一切。
三个家庭的破碎,让警方感到了更大的压力。他们知道,案件不破,不仅无法告慰三个女孩的在天之灵,也无法给这三个破碎的家庭一个交代。
五、技术突破带来希望
2016年3月,公安部发起了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这起案件被列为首批攻坚目标之一。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刘忠义看到了三个女孩的照片后,坚定地说:"这样的案件不破,没法向群众交代。"
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国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研究这起案件。他们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新的希望。
4月6日,公安部工作组在刘忠义的带领下来到绛县,指导案件侦破工作。他们重新审视了案件的所有证据,并提出了"有什么、用什么、怎么用"的工作思路。
4月21日,公安部工作组率领DNA检测与应用方面的专家来到绛县。4月22日和23日,专家们两次到西沟实地勘查现场,对案发窑洞及周边地形进行了仔细研究。他们甚至不顾窑洞里的恶劣环境,在布满爬虫的小窑内分析凶手的作案过程。
专家们利用新技术重新提取了犯罪嫌疑人的DNA数据,并结合之前的调查结果,确定这是一起由性侵引发的杀人案件。他们还制定了详尽的侦查方案,确定了"立足本地,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分三步向外辐射开展排查"的工作方向。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是Y染色体父系追踪法。这项技术可以根据男性Y染色体进行父系追踪,将属于同一Y染色体的所有同族男性全部找到,然后逐一检验DNA,最终找到犯罪嫌疑人。这大大提高了排查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绛县警方重新开始了大规模的血样采集工作。他们将绛县的男性划分为多个区块,然后逐一进行排查。
六、古碑中的线索
排查工作起初并不顺利。7月1日,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反馈消息,在绛县专案组送检的第一批血样中发现了重要数据信息。专案组立即调整方案,划定了重点排查区域——古绛镇。然而,排查后没有突破。
专案组没有气馁,他们根据相关信息的串并和关联,确定了新的重点区域——陈村镇。陈村镇位于绛县的另一个方向,距离案发地有一定距离,但警方相信科学的判断,决定继续深入调查。
7月18日,陈村派出所副所长张明雷冒着大雨到专案组划定的重点区域排查,对可疑人员进行采血。连日来,他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忙得一天只吃一顿饭。
7月19日早8时,大雨倾盆,绛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张海卫小心翼翼地抱着检材箱上了汽车,将检材送往运城市公安局。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早一天把检材送到实验室,就早一天抓获犯罪嫌疑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案要案详情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