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的叔叔告诉警方,张某某确实在2001年回过老家,但只住了半个月就走了,说是去外地打工。“他脾气不好,小时候就爱打架,”叔叔回忆,“出狱后更孤僻了,不爱说话,但眼神很凶,看人的时候直勾勾的。”
警方在固阳县和土右旗展开排查,重点是货运站、停车场和废品收购站,因为张某某有开货车的经验。但几个月过去,没有任何收获,张某某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2003年冬天,草原被大雪覆盖,案件调查暂时陷入停滞。张海峰把卷宗放在办公桌最上层,每次路过都要翻一遍,王某某的照片被他夹在笔记本里,照片上的女人穿着红色外套,站在超市门口笑,眼神明亮。“必须抓住他,”他不止一次在队里说,“不然还会有下一个受害者。”
这一等,就是十五年。
三、十五年追逃:从草原到边境
2003年到2018年,土右旗公安局换了三任局长,张海峰也从刑侦队长变成了副局长,但“6·02”案的卷宗始终放在他的办公室。每年6月,他都会组织警力重新梳理线索,比对全国在逃人员信息,但张某某的名字从未出现在任何登记系统里。
“他肯定改了名字,”张海峰在2010年的案情分析会上说,“而且很可能离开了内蒙古,在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生活。”警方将张某某的DNA录入全国数据库,比对所有前科人员和失踪人口,但一直没有匹配结果。
2018年11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在一次边境清查行动中,抓获了一名涉嫌走私的男子。该男子自称“李某”,40岁,没有身份证,说自己是四川人,但口音里带着明显的内蒙古西部腔调。在采集DNA信息时,系统弹出了预警——他的DNA与十五年前内蒙古土右旗“6·02”案中提取到的男性皮肤组织完全吻合。
“就是他!张某某!”西双版纳警方立即联系内蒙古,张海峰接到电话时正在整理旧卷宗,手里还捏着那张王某某的照片。他当即带队飞往云南,十五年的追逃,终于有了结果。
审讯室里的张某某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皱纹,与十五年前档案里的照片判若两人。但当张海峰说出“土右旗”“王某某”这两个词时,他的眼神明显闪烁了一下,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起初,张某某拒不承认,坚称自己只是个走私犯,从未去过内蒙古。但当警方出示DNA比对报告和北京、内蒙古两起案件的卷宗时,他沉默了半个小时,最终开口供述了十五年前的罪行。
四、罪行还原:酒后的失控与残忍
根据张某某的供述,警方还原了2003年5月27日的经过。
张某某在2001年稗荆作案后,逃回内蒙古,躲在固阳县的深山里,靠打零工为生。2003年5月,他在萨拉齐镇的货运站找了份临时工作,帮人开车拉货。5月27日下午,他去王某某的超市买烟,看到店里只有王某某一个人,便聊了几句。
“我认识她,小时候在一个村子待过,”张某某在审讯室里说,“那天她老公不在,店里没人,我就多坐了会儿,她请我喝了瓶啤酒。”
两人聊到傍晚,张某某喝了三瓶啤酒,借着酒劲对王某某提出无理要求,被王某某严厉拒绝。“她骂我是劳改犯,说要报警,”张某某的声音低沉,“我当时就火了,怕她真报警,就冲上去捂住她的嘴。”
在争执中,张某某用超市里的擀面杖猛击王某某头部,致其昏迷。随后,他将王某某拖到超市后院的仓库,实施了侵犯。等他冷静下来,发现王某某已经没有了呼吸。
“我吓坏了,知道自己跑不掉,”张某某供述,“就想把尸体处理掉,让你们找不到。”他趁着夜色,用货运站的卡车将尸体运到公盖营村外的废弃窝棚,又回镇上偷了那把牧民丢失的斧头。
在窝棚里,他用斧头将王某某的头颅砍下,装进黑色塑料袋,连夜开车运到18公里外的萨托公路旁丢弃。“斧头太钝了,砍了好几下才砍下来,”他说这话时面无表情,“处理完尸体,我把卡车洗干净,第二天就离开土右旗了。”
张某某还交代了2001年在稗荆十井珊区的作案经过:当时他在十景珊开货车,认识了那名服装店店员,因求爱不成将其杀害,作案手法与土右旗案如出一辙。“我就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重新过日子,”他说,“跑到云南边境,靠帮人走私点东西活着,没想到还是被你们找到了。”
五、法庭审判:迟到的正义
2019年5月31日,张某某被从云南押解回土右旗,押解车驶过萨拉齐镇时,街上站满了居民,有人举着“严惩凶手”的牌子。王某某的丈夫已经从外地回来,这些年他一直守着妻子留下的超市,等待凶手落网的一天。见到张某某被押下车,他红着眼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案要案详情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