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可能性是,两人摄入的毒素种类不同,但产生的症状相似。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警方再次对A女士和B先生的样本进行了更全面的毒理学分析,这次他们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广泛的检测范围。结果显示,两人确实摄入了不同的毒素,但这些毒素都属于同一类化学物质,具有相似的毒性和作用机制。
这一发现让警方意识到,投毒者可能具有专业的化学知识,能够合成或获取这些罕见的毒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常规的毒理学检测未能及时发现B先生体内的毒素。
其次,关于C某的死亡。警方最初认为C某是投毒者,然后自杀身亡。但后来的调查显示,C某的死亡原因与投毒事件中使用的毒素不同,这意味着C某的死亡可能与投毒案无关,或者说,这是两起独立的事件。
然而,C某的血液中确实含有与A女士相同的毒素,这表明他可能在投毒事件中也摄入了这种毒素。但为什么他没有出现中毒症状呢?警方推测,C某可能是在投毒过程中意外接触到了少量毒素,但剂量不足以引起明显的症状。
此外,警方还发现,C某的手机中存在一些可疑的搜索记录和通话记录。他在投毒事件发生前曾多次搜索有关毒药的信息,这可能表明他有投毒的意图。但另一方面,这些搜索也可能是出于好奇或其他原因,不能直接证明他就是投毒者。
第三,关于公司的监控录像。警方在查看监控录像时发现,在投毒事件发生前,有一个戴着帽子和口罩的人出现在饮水机附近。这个人的行为鬼鬼祟祟,似乎在做什么手脚。但由于监控画面质量不高,无法确定他的身份。
警方试图通过分析这个人的体型、步态和穿着来缩小嫌疑人范围,但进展不大。他们还调查了公司的制服发放记录,发现案发当天有几套制服不见了,但后来又被送回,这让警方更加困惑。
第四,关于匿名邮件。警方收到的那封匿名邮件声称知道投毒案的真相,并暗示投毒者是公司的某位高层管理人员。但邮件中没有提供具体的证据或人名,这让警方难以采取进一步行动。他们试图追踪这封邮件的来源,但发件人使用了复杂的匿名技术,使得追踪变得困难重重。
最后,警方还调查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可能的动机。他们发现,公司确实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这可能导致某些人为了掩盖问题而采取极端行为。但具体是谁,以及如何通过投毒来解决财务问题,警方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意识到这起投毒案远比他们最初想象的要复杂。它可能涉及个人恩怨、职场矛盾、财务危机等多种因素,而投毒者可能利用了这些因素来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
为了打破僵局,警方决定重新审视所有证据,并尝试构建一个可能的案件时间表和犯罪过程。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找到证据之间的关联和可能的漏洞,从而找到破案的关键。
七、案件的时间表与可能的犯罪过程
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信息,警方尝试构建了一个可能的案件时间表和犯罪过程,以帮助理解这起复杂的投毒案。
2022年10月初(具体日期不详):
? 公司开始实施新一轮裁员计划,员工们普遍感到不安和焦虑。
? 公司内部的职场霸凌现象加剧,A女士、B先生和C某都成为了受害者。
? 公司的碳酸饮料机被发现有异味,但未引起管理层重视,仅进行了简单清洁。
10月15日(周六):
? C某在网上搜索有关毒药的信息,包括如何购买和使用。
? A女士和B先生被看到在公司外约会,引起其他同事的猜测。
10月17日(周一):
? 公司管理层宣布推迟发放员工工资,引发员工不满。
? C某与部门经理发生激烈争吵,被当众辱骂。
? 一个匿名邮箱向公司所有员工发送了一封邮件,揭露公司的财务问题和管理漏洞。
10月18日(周二):
? 上午9:00:C某到达公司,看起来情绪低落。
? 上午9:30:一个戴帽子和口罩的人出现在饮水机附近,停留了约5分钟。
? 上午10:00:A女士和B先生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
? 上午10:10:公司员工发现A女士和B先生身体不适,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上午10:30:A女士和B先生被送往医院。
? 中午12:00:公司管理层决定暂时关闭办公室,并向警方报案。
? 下午3:00:警方到达公司,开始调查。
? 晚上8:00:医院检测结果显示,A女士的血液中含有有毒物质,B先生的检测结果呈阴性。
10月19日(周三):
? 上午9:00:警方继续在公司调查,采集更多证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案要案详情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