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则更关注那些关于城市社区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展示。“你看,现在盖房子,考虑得真周到,绿化、配套、节能……跟我们当年刚来深圳时,完全不一样了。”
“希望的大地”,展示的不仅是成就,更是对更美好生活的规划和承诺。这让经历了生活跌宕的陈静,感受到了一种坚实的、向前发展的力量。
带着对“希望大地”的震撼与思考,他们来到了“低碳行动”展区。这里的色调变成了清新的蓝、绿、白,氛围也从之前的宏大激昂,转向了理性与探索。
通过互动模型、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解说,他们了解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节能减排技术、绿色建筑、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探索与努力。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叶片模型、闪烁着幽蓝光芒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智能电网的调度示意图、未来低碳城市的构想……这一切,都在清晰地传递一个信息:中国的发展,不再仅仅追求速度和规模,更开始注重质量与可持续性。
“妈妈,这个大风车能发多少电啊?”林帆对一个缩比的风电模型产生了浓厚兴趣。
“它能点亮很多很多盏灯呢。”陈静耐心解释,她自己也在仔细阅读着关于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介绍,联想到自己家中已经开始实践的垃圾分类,不禁感到自己小小的行动,似乎也与这国家层面的大战略隐隐相连。
林向洋则在一个展示新型环保建材的展台前驻足良久。那里展示着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墙体材料、低挥发性的环保涂料、节能型玻璃幕墙系统……这些产品,与他之前经营的进口高端建材似乎是不同的赛道,但却隐隐指向了一个可能的方向——绿色、环保、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向。这是否就是“未来的玩法”中,值得关注的一环?
“爸爸,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低碳啊?”林帆仰头问,这个问题有些超出他年龄的理解范围,却直指核心。
林向洋蹲下身,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睛,努力用他能懂的语言解释:“因为我们要保护我们住的地球,就像保护我们的家一样。不能为了让我们自己过得舒服,就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资源用完,环境破坏掉。那样的话,你和你的小朋友,还有小朋友的小朋友,以后就没法好好生活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办法,用更聪明、更干净的方式生活和发展。”
林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走出“低碳行动”展区,也意味着结束了中国馆的核心参观。重新回到相对开阔的公共空间,三人都有些沉默,仿佛需要时间消化刚才接收到的巨大信息量。
他们找了一处休息区长椅坐下,林帆抱着刚买的“海宝”玩偶,还在兴奋地东张西望。陈静拿出水壶给大家喝水。
林向洋望着馆内依旧川流不息、肤色各异的人群,目光深沉。他回想起刚才经历的三个主要展区:从古老智慧的现代复活,到当代建设的恢弘成就,再到未来发展的绿色路径。这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游览,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他转向陈静,语气中充满了感慨,那感慨深处,有一种被刷新认知的震动:“静静,你看明白了吗?这中国馆,它不仅仅是在展览东西,它是在用世界都能理解的语言,向全世界讲述一个中国的故事。”
他顿了顿,整理着思绪,继续说道:“它讲我们从哪里来——有《清明上河图》那样灿烂的文明底蕴;讲我们现在在哪里——有‘希望大地’上这样翻天覆地的建设成就;更重要的,它还在讲我们要往哪里去——是‘低碳行动’指出的,一条负责任、可持续的未来之路。”
“它不是在炫耀,而是在沟通,在表达。”林向洋的声音渐渐坚定起来,“它在告诉世界,中国不只是会制造衣服、玩具,我们也有深厚的文化,有强大的建设能力,更有对全人类共同未来的思考和担当。这种表达的方式,这种自信的姿态……跟我们几年前在广交会上摆摊子,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了。”
陈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啊,感觉……底气足了很多。而且,讲的道理,也让人更能接受,更愿意相信。”
他们感受到了国家在文化表达和理念传播上的巨大进步。这种“软实力”的展示,其冲击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外国场馆那些单纯炫技的科技展品。因为它更完整,更富有层次,也更能触动同根同源的中国人的心弦。
林帆晃着双腿,突然喊道:“爸爸,我饿了!我们也去尝尝外国馆那边说的好吃的吧?刚才那个志愿者姐姐说,有很多国家的好吃的!”
儿子的喊声将林向洋从深沉的思绪中拉回现实。他笑了笑,摸了摸儿子的头:“好,我们去看看世界的窗口,也去尝尝世界的美食。”
中国馆的旅程,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关于传统与创新,关于国家与个人,关于危机后的出路……他需要时间让这颗种子慢慢消化、吸收。而现在,他带着被初步重塑的认知和依然旺盛的好奇心,准备踏入下一个阶段——去更直接地感受这个与中国馆对话的“世界”。下一站,将是那些形态各异、承载着不同文明和梦想的外国国家馆,那里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思考?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江奔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