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病患的个体差异,祖父立法处方,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面对不同原因导致枝叶萎蔫的植株,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对那头重纳呆、苔腻微黄的老秀才,他用新加香薷饮合藿朴夏苓汤之意化裁。方中以香薷为君,辛温发散,解表清暑,如清风拂面,开泄腠理,给邪以出路;配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透热外达;用藿香、厚朴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醒脾开胃;半夏、茯苓燥湿健脾,淡渗利湿,引导湿邪从小便而去。诸药合用,重在清暑化湿,宣畅气机。
对那恶心、低烧、汗出不畅的王大嫂,他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此方重在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以藿香、紫苏、白芷芳香之品,化浊辟秽,恢复脾胃升降之职;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扶助正气;大腹皮、桔梗宣利气机,使湿邪分消。对于暑湿困阻中焦、气机逆乱之证,尤为适宜。
对那腹泻、肛灼、苔黄腻的赵铁柱,他则投以葛根芩连汤加味。方中葛根为君,辛凉解肌,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气上升而止泻;黄芩、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厚肠止痢,直折肠道湿热之势;再加木香行气导滞,缓解腹痛里急;车前子甘寒滑利,引导湿热从小便而出,体现“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妙法。
每处一方,祖父必向凝神倾听的林闻溪细细剖析其中君臣佐使之妙,治法配合之巧:“治此暑湿挟杂之证,犹如治理一片被烈日曝晒又遭雨水浸泡的沼泽,需清泻与疏导并举。常用‘芳香化湿’之法,如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以其清芬之气,醒脾辟秽,化浊和中,如同在闷热的房间点燃一支清香,驱散浊气;用‘苦温燥湿’之法,如苍术、厚朴、草果,以其温燥之性,燥化中焦湿浊,如同以干爽的柴草吸附地面的湿泥;用‘淡渗利湿’之法,如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滑石,以其甘淡之性,渗湿利尿,使湿热之邪有下出之径,如同开挖沟渠,导引积水。然暑热易伤气津,故在清利之余,常需少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等益气生津之品,如为久旱的田地引入一丝甘泉,扶助正气,鼓邪外出,方为周全之策。”
堂外,树上的知了仍在声嘶力竭地鸣叫着,那单调而尖锐的声音,更添几分夏日的烦闷与焦灼。堂内,草药的清香——尤其是藿香、佩兰等芳香之气,与那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暑湿浊气默默对抗着。君臣佐使各司其职,旨在为那些被湿热困住的身心,开辟出一条条清凉、疏泄的通道,涤荡黏腻,恢复清爽。
临行前,祖父总不忘耐心地嘱咐每一位病人,语气温和而坚定:“这三伏天里,养生至关重要。饮食务求清淡、温和、易消化,可多喝些绿豆汤清热解暑,酸梅汤生津止渴,冬瓜茶利湿行水。切记要远离生冷瓜果、冰镇饮品、肥甘厚味、煎炸油腻之物,这些都会加重脾胃负担,助长湿邪。居处务求通风凉爽,但切忌大汗淋漓之后立即冲凉水澡或直吹猛烈的穿堂风、电扇,因此时腠理大开,寒湿之邪易乘虚直中。更要紧的是保持心境平和,‘心静自然凉’,勿因天热而心烦气躁,肝火妄动,反而更耗气伤阴。”
林闻溪静静地观察着,思索着。他看着祖父面对同样源于“暑湿”却表现各异的病证,从容不迫,辨证精准,用药轻灵巧思。或芳香宣化,或苦辛通降,或清热利湿,总能切中病机,给邪以出路。他对“暑湿”这一夏季特有、缠绵难解的病邪性质,及其在人体内引发的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有了极为生动、具体而深刻的体悟。这小暑时节的闷热,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身体,也锤炼着医者的智慧与仁心。祖父那沉稳的身影、精准的辨析和充满关怀的叮嘱,如同这酷暑中的一缕清泉,深深地流淌进他的心田。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针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