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手将《道德经》收入元神之中——这本典籍将随他的道途不断完善,日后成为人教的根本典籍,历经巫妖劫、封神劫而不朽,成为洪荒万族敬仰的“圣典”。而此刻,殿外的先天梧桐树忽然开花,花瓣飘落之处,灵植尽数复苏,昆仑墟的灵气愈发浓郁,仿佛在庆贺这场突破,也在见证这本圣典的诞生。
(二)元始:清浊崖斩心魔,道韵共鸣证真道
当老子突破的道韵传遍昆仑墟时,东麓清浊崖上的元始正手持盘古幡雏形,与自身的心魔对峙。他的“清浊道”因龙汉初劫的杀伐记忆,始终存在一丝“浊念”,此前虽借气运压制,却未能彻底炼化。而当《道德经》的道韵飘至清浊崖时,元始忽然心中一震——那道韵中蕴含的“清浊共生”之意,恰好击中了他道基的要害。
“道可道,非常道……清可清,非常清;浊可浊,非常浊。”元始轻声念叨着《道德经》中的句子,手中的盘古幡忽然发出一声清鸣,幡面展开的混沌气流中,竟映出《道德经》书页的虚影。他此前一味追求“清浊分离”,认为只有斩除浊念,方能道基纯净,可此刻才悟得:清与浊本就是道的两面,如天与地、日与月,若无浊念,何来对清道的坚守?若无杀伐记忆,何来对守护的执念?
三族散逸的清运气运此刻恰好涌至清浊崖,元始不再刻意排斥心魔,而是以盘古幡的混沌气流包裹那缕浊念,同时引《道德经》的道韵入体——他将浊念中的“杀伐之欲”转化为“守护之念”,将清念中的“孤傲之心”转化为“包容之德”。过程中,清浊崖的黑白崖壁忽然生出金色纹路,与他眉心的“清浊印记”遥相呼应,崖下的昆仑泉也泛起清浊交融的涟漪,似在印证他的道途。
七日七夜后,元始周身爆发出一阵强光,准圣中期的瓶颈轰然破碎!他的元神中,清浊二气完美交融,不再是此前的泾渭分明,而是如太极般流转不息。盘古幡雏形上的混沌气流凝练成一道微型盘古虚影,这是准圣巅峰的标志,意味着他已能初步引动盘古开天的本源之力。
突破后的元始望着昆仑墟深处,眼中满是敬畏:“道尊此典,不仅助老子突破,更点醒了吾之迷障。‘清浊共生’方为真道,此前吾执于‘清’,却忽略了‘浊’的价值——这便是《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真意。”他抬手对着崖下的一块巨石轻轻一斩,盘古幡气流划过,巨石瞬间分为两半,一半纯白如玉,一半漆黑如墨,却在落地的瞬间又重新合拢,化作一块黑白交融的奇石。这奇石,正是他“清浊共生”道途的具象化,日后将成为阐教的“镇教奇石”,警示弟子“明辨是非,不执一端”。
(三)通天:金鳌岛融杀伐,典意点醒护道心
南麓金鳌岛的诛仙台上,通天正手持诛仙四剑雏形,感受着岛上残留的杀伐之气。他的“杀伐道”此前因龙汉初劫的毁灭景象而迷茫——若一味追求杀伐,岂不是会重蹈三族的覆辙?就在他心神不定之时,《道德经》的道韵顺着海风飘至金鳌岛,其中“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一句,如惊雷般炸在他的脑海中。
“杀伐非道,护道方为道!”通天猛地睁开双眼,手中的诛仙四剑雏形发出一声龙吟,四道血色剑气环绕着他飞速旋转,将三族散逸的战气气运尽数融入道基。他此前认为“杀伐”是力量的体现,却忽略了“杀伐”的目的——祖龙杀伐是为了守护龙族,凤皇杀伐是为了守护凤族,而他的“杀伐”,应当是为了守护洪荒弱小、平定乱世,这正是《道德经》中“不争而善胜”的真意。
五日五夜后,金鳌岛忽然震动,四道剑气猛地合为一体,化作一柄血色长剑虚影,悬浮在通天头顶。准圣中期的瓶颈如纸糊般破碎,他的眉心处浮现出一道剑形印记,周身的杀伐之气也变得温润起来,不再是此前的暴戾。突破后的通天对着起源殿的方向拱手:“道尊之典,点醒吾之迷局。‘杀伐护道’,方是吾之归宿——日后吾之截教,当容天下万物,以杀伐之力护持那些不被天道眷顾的生灵,这便是对‘道’的坚守。”
他抬手对着东海轻轻一挥,一道血色剑气划过海面,却没有伤到任何鱼虾,只是将海中残留的龙族怨念尽数驱散。剑气消散之处,《道德经》的道韵与他的杀伐道韵交融,竟在海面上形成一道“杀伐护生”的虚影——这道虚影日后将成为截教的“护教图腾”,象征着“以杀止杀,以力护道”的理念。
二、洛水之滨女娲:生机孕道韵,典意映造人心
洛水之滨的灵气自盘古开天以来便带着“生机”属性,龙汉初劫后,三族散逸的“生机气运”如温润的流水,尽数汇聚于此——只因这里是女娲的居所,而女娲自诞生之日起,便掌洪荒“生机法则”,与这股气运天生契合。
此时的女娲正立于洛水岸边,手中捧着一捧九天息壤——那是玄空受龙宇所托,经镇元子转赠的至宝,此刻息壤中正散发着淡淡的绿色光芒,与洛水中的生机之气交融。她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倒影旁浮现出一个个模糊的小人轮廓——那是她早在龙汉初劫前便萌生的“造人”念头,只是彼时三族混战,她无暇顾及,如今劫后洪荒萧条,这念头愈发强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源道龙宇洪荒劫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