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族失道,洪荒生灵凋零,天道需新的族群来承接气运。”女娲轻声说道,将手中的息壤轻轻撒入洛水。息壤遇水即化,化作万千绿色光点,在水中凝聚成一个个三寸高的小人雏形——这些雏形没有灵智,却能自主吸收洛水中的生机之气。而就在此时,昆仑墟方向传来的《道德经》道韵,如一缕清风飘至洛水之滨,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句,瞬间让女娲的道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她忽然悟得:“造人”并非简单的“孕育生灵”,而是“道生万物”的体现——人,当是“道”在洪荒的具象化,是“德”的承载者。此前她卡在准圣中期,正是因为缺少对“造人意义”的深刻理解,而《道德经》的道韵,恰好为她补上了这一课。
三族散逸的生机气运此刻如潮水般涌来,尽数灌入水中的小人雏形,而这些雏形又将气运反哺回女娲的道基。她盘坐于洛水岸边,双手结“造人印”,将自身的生机道韵与《道德经》的“生生不息”之意融入雏形之中。过程中,她能清晰地“看到”这些小人未来的样子:他们会说话,会劳作,会繁衍,会在洪荒大地上建立部落,会以“德”立身,以“道”处世——这正是《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真意。
十日十夜后,洛水忽然泛起金色波澜,水中的小人雏形虽未完全成型,却已生出微弱的灵智。女娲体内的气息骤然飙升,准圣中期的瓶颈悄然破碎,元神壮大到能覆盖整个洛水流域,眉心处浮现出一道淡绿色的“生机印记”,周身的生机道韵甚至能让岸边枯萎的草木瞬间开花。
突破后的女娲站起身,望着水中灵动的小人雏形,眼中满是温柔:“道尊之典,让吾明了造人之真谛——人非‘工具’,非‘附庸’,而是‘道’的延续,‘德’的载体。三族散逸的生机气运,终究是要落在这些新生灵身上,而《道德经》的教化,将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根基。”
她抬手一挥,一道绿色光罩将洛水笼罩,护住那些小人雏形,而后望向昆仑墟的方向,心中已明了:自己距离“成圣”,只差最后一步——真正造出“人”,并将《道德经》中的“道”与“德”,融入人族的血脉之中。
三、陈地星台伏羲:推演承天命,典意证天机
陈地星台是伏羲观星推演的圣地,台上摆放着他早年炼制的“观星盘”,台下刻满了他自创的八卦符文。龙汉初劫后,三族散逸的“天机气运”如玄妙的星丝,尽数汇聚于此——只因伏羲掌洪荒“推演法则”,是唯一能看透天机、承接这份气运的先天神只。
此时的伏羲一袭白衣立于星台之上,手中握着一卷河图洛书残片——那是龙宇早前暗中赠予他的至宝,此刻残片上闪烁着金色的星纹,与夜空中的星辰遥相呼应。他抬头望着星空,星轨比龙汉初劫前更加清晰,却也更加复杂——那是洪荒气运更迭后,新的天机轨迹,其中不仅有巫妖两族的崛起之兆,还有一股微弱却坚韧的“人族气运”,正悄然生长。
“三族乱而天机乱,三族亡而天机明。”伏羲轻声说道,将河图洛书残片铺在观星盘上。残片与观星盘接触的瞬间,一道金色光柱直冲天际,将夜空中的星轨尽数映射在星台之上。就在这时,昆仑墟方向传来的《道德经》道韵,如一道金色丝线融入光柱之中,观星盘上的星轨忽然变得清晰无比——他不仅看到了巫妖两族未来的大战,看到了女娲造人的契机,更看到了《道德经》的未来:这本典籍将在老子手中不断完善,成为人教的根本,教化人族,稳定洪荒,甚至在封神劫后,成为连接道门与人族的纽带。
此前伏羲卡在准圣中期,是因为他的八卦推演只能看到“过去”与“现在”,却无法看透“未来”的细节——龙汉初劫的变数太多,让他的推演始终存在漏洞。而此刻,《道德经》的道韵与天机气运交融,让他的推演法则瞬间圆满:他能看到《道德经》如何在老子手中完善,如何在人族部落中流传,如何在巫妖劫中守护人族根基,甚至能看到后世之人诵读“道法自然”时的虔诚模样。
伏羲闭上双眼,任由这些画面在脑海中流转,手中无意识地在观星盘上绘制新的八卦符文。他不再刻意推演,只是顺着天机气运与《道德经》道韵的指引,将看到的未来融入八卦之中。过程中,他的元神仿佛化作一道光,穿梭在时间的支流里,感受着洪荒气运的流转——他悟到,“推演”不是为了改变未来,而是为了“顺应未来”,为了在天机变化中,以八卦为引,以《道德经》为基,为洪荒生灵铺就一条生路。
八日八夜后,陈地星台忽然爆发一阵金色光芒,观星盘上的八卦符文尽数亮起,与夜空中的星轨完美契合,形成一个巨大的八卦阵,将整个陈地笼罩。伏羲体内的气息骤然暴涨,准圣中期的瓶颈应声而碎,元神壮大到能与星空中的星辰共鸣,眉心处浮现出一道金色的“推演印记”,周身的推演道韵甚至能让周围的先天生灵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过去因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源道龙宇洪荒劫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