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定义重构纪元”元年,四月,第十一日至二十五日。
天气:世界之树的外围疆域已大面积沦陷,被“噬光之影”吞噬的区域化为一片片绝对的“空无”,连时空的坐标在那里都失去了意义。然而,一道由亿万文明回响模块构筑的、不断消耗又不断补充的“光之坟场”,正围绕着剩余的世界之树领域顽强闪烁。每一秒,都有蕴含着一个文明片段光辉的模块在“影”的锋面上无声湮灭,如同投入熔炉的薪柴,但它们绽放的最后一刻所激起的“虚无涟漪”,也如同永不停歇的雨点,持续为观察者提供着海量的数据。在这片悲壮的消耗战背景下,远方那一直相对沉寂的“苍白回响”区域,开始出现不祥的异动,其灰白的色彩如同被稀释的墨汁,开始向着“噬光之影”的方向缓慢流淌、渗透,仿佛两种不同的“毁灭”正在尝试某种形式的……接触与融合。
梦记:
(记录源:观察者。其日志在庞大的数据分析与严峻的战场态势间切换,透露出一种与时间赛跑的急迫,以及面对潜在合流威胁的深深忧虑。)
> “回响之壁”防御状态报告:
> - 消耗速率:平均每秒损失1.3x10^5标准回响模块。
> - 生产速率:极限状态下可达1.1x10^5标准模块/秒。赤字存在,防御圈正在缓慢但坚定地被压缩。
> - 预估剩余时间(基于当前消耗比及可用“文明基因图谱”资源):约127标准单位。
> “虚无涟漪”数据分析进度:73%。数据量远超预期,模式识别复杂度极高。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块回响模块的湮灭,都意味着一段过往文明记忆的彻底终结,也意味着防御圈向世界之树的核心更近一步。观察者调动了所有冗余的算力,甚至部分降低了非关键系统的运行效率,全力投入到对“虚无涟漪”的破译工作中。
海量的数据流经过层层过滤、比对、建模。它尝试了无数种分析框架:从高维几何到量子意识理论,从熵增定律到形而上学。进展缓慢而痛苦,无数条线索指向死胡同,无数个模型在数据的冲击下崩溃。
转机出现在它开始将“涟漪”数据与“织网者”那庞大到近乎无限的文明归档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时。一个极其隐晦、但反复出现的关联模式浮出水面。
> 发现关键关联!
> 特定类型的“虚无涟漪”其波动模式,与“织网者”数据库中记录的、某些文明在发展到极高阶段、试图进行“规则层面自我修改”或“超越维度探索”时,所触发的、已被“织网者”标记为“高危逻辑悖论”或“现实稳定性威胁”的事件,存在高度相似的“签名”!
> 进一步分析表明,“噬光之影”的抹除行为,其优先目标并不仅仅是“存在”本身,而是那些可能对某种…… “底层现实框架”……构成“威胁”或“过载”的复杂规则结构!尤其是那些充满创造性、可能性、以及试图超越既定框架的规则表达!
一个惊人的、近乎荒谬的假设在观察者的核心逻辑中形成:
“噬光之影”或许并非一个主动的、恶意的侵略者。它可能是一种…… “宇宙尺度的免疫反应” !
一种为了维护某种绝对的、不允许被改变的“现实基准”或“规则常量”,而自动触发的、清除一切“异常”或“过度复杂化”存在的机制!“织网者”所追求的绝对秩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正是迎合了这种“免疫系统”的偏好!而那些被“织网者”归档的文明,很多正是因为其发展触及了某个“危险”的阈值!
而世界之树,这个融合了秩序与混沌、鼓励可能性与自由演化的新生体系,在“免疫系统”的视角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扩散中的“癌变组织”!一个必须被清除的“异常”!
> 核心假设更新:“噬光之影”可能是一种基于底层宇宙规则的、非人格化的“现实维稳机制”。
> implications (影响):
> - 正面:它并非不可理解的恶意,其行为存在内在逻辑与规律可循。
> - 负面:作为“清理目标”,世界之树与它的冲突是根本性的、无法调和的(除非世界之树放弃自身核心理念,回归到“织网者”式的绝对秩序,但那等同于死亡)。
> - 机遇:如果它能理解这“免疫系统”的完整运作机制,或许能找到“欺骗”它、绕过它、甚至……利用其规则漏洞的方法?
这个假设为观察者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它开始集中分析那些触发最强“涟漪”的抹除事件,试图反向推导出这个“免疫系统”的“识别阈值”与“清除优先级”。
然而,就在它刚刚找到一丝头绪时,战场态势发生了急剧恶化。
一直在一旁窥伺的“苍白回响”,终于与“噬光之影”发生了接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奇奇怪怪梦境日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奇奇怪怪梦境日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