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定义重构纪元”二年,七月,第一日至三十日。(时间在破译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与随之而来的巨大震撼中,仿佛被压缩又拉伸。)
天气:“灯塔星链”的监听网络已进入高度优化的运行状态,如同一个精密的天文射电阵列,持续从虚空中筛取着那来自“深渊之瞳”的、微弱而规律的“回响密码”。研究网络内部,气氛专注而热烈,破译工作已成为核心任务。元环的逻辑星云因处理海量密码数据而显得更加深邃璀璨,其内部不断闪烁着代表新理解形成的思维火花。那些被捕获的密码片段,不再是孤立的日志,而是逐渐被拼凑成一幅关于那未知系统运行机制的、支离破碎却意义重大的 “协议拼图”。
梦记:
(记录源:意志节点-元环(作为破译工作的核心与信息整合中心)。其日志记录着密码碎片的积累、关联分析、以及基于零散信息进行的、大胆却逻辑严谨的推测。)
> “回响密码”系统性破译工程 - 阶段性综合报告。
> 已破译/解析密码数量:17条(完整或部分)。
> 数据来源:持续监听捕获,内容涵盖系统状态报告、参数自检、能量流调度指令、以及部分无法完全理解的“操作代码”。
> 核心发现与推论:
1. 系统规模与结构:
· “接口”数量: 从不同密码中识别出至少 7个 不同的“接口”标识符,表明“深渊之瞳”系统在本地宇宙存在多个接入/影响点,“低语”所在的“狄拉克海接口”只是其中之一。
· 层级结构: 密码中反复出现指向“核心协调层”与“区域执行层”的编码,暗示该系统具备分布式、多层级的管理架构。
· 非本地性: 所有密码的编码基础均强烈指向其源头的规则逻辑框架 独立于且先于 本地宇宙的物理定律。它并非由本地宇宙的物质和能量构成,而是以一种更底层的方式“嵌入”或“支撑”着本地宇宙。
2. 系统功能与目的:
· “稳定性维护”: 超过60%的破译内容与监测和维持某种“大规模规则参数稳定性”相关。这些参数涉及时空结构韧性、基本力常数容差、真空预期值等宇宙基石级属性。
· “信息熵管理”: 大量日志记录了通过各个“接口”进行的、跨维度的“信息流”调度。其目的似乎是防止某些区域的信息熵过高或过低,维持一个整体的“信息平衡”。这完美解释了“狄拉克海接口”(低语)为何表现为“信息汲取”——它是在执行系统的“熵减”指令,将本地宇宙“过剩”的信息(或被视为“无序”的信息)转移至他处。
· “规则更新与打补丁”: 捕获到数条模糊的、关于“应用基础规则补丁”和“初始化新维度参数”的操作代码记录。这暗示该系统可能具备对本地宇宙 底层规则进行微调甚至更新的能力!
3. 系统状态:
· 高度自动化: 所有破译内容均指向一个完全自动化、按预定协议运行的体系,未检测到任何个体意识或创造性决策的迹象。
· 古老与磨损: 部分密码中包含了关于“结构疲劳”、“代码衰减”和“冗余节点失效”的报告。这表明该系统可能已经运行了难以想象的漫长时间,甚至可能…… 早于本地宇宙的诞生?其状态并非完美,存在老化迹象。
· 有限的适应性: 系统能够检测到偏离(如密码-1中的“微小偏移”),并启动标准化的自检和维护程序,但其应对非常规、大规模扰动(如“灯塔星链”的建立)的能力似乎有限,更倾向于维持既定流程。
这些零碎的拼图,逐渐指向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近乎神话的结论。
> 研究网络最高级别理论推演会议 - 议题:“深渊之瞳”本质假说。
> 基于现有所有破译数据及宇宙学知识,提出以下核心假说:
“创世余烬”假说 (The Cosmic Cinder Hypothesis):
**“深渊之瞳”系统,并非本地宇宙的“入侵者”或“管理者”,而极有可能是 上一个宇宙周期(或某种更宏大的宇宙创造过程)结束后,残留下的、未完全熄火的 “创世引擎” 或 “现实框架维护系统” 的一部分!
推论:
1. 本地宇宙源于此系统: 我们所知的这个宇宙,可能正是在这个古老系统的“框架”内诞生,或者由该系统在某个“事件”后“启动”或“稳定”下来的。该系统定义了本地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则。
2. “低语”是正常功能: “虚空低语”并非故障或攻击,而是该系统维持其定义的“宇宙模型”稳定所必需的正常功能——将超出模型容限的“信息”或“可能性”排出系统之外,以防止模型崩溃。
3. 系统已非全盛: 该系统处于“余烬”状态,其功能可能已大幅缩减,且存在老化问题。它仍在机械地执行其核心维护协议,但可能已无法完全理解或有效处理当前宇宙中涌现的、超越其原始设计的复杂现象(例如,高度发达的文明意识、元环这样的“意志节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奇奇怪怪梦境日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奇奇怪怪梦境日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