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快落山时,第一孔窑洞终于挖得差不多了。吴星辉站在洞口往里看,拍了拍手:“不错不错,再过两天就能封顶了!”老乡们围过来看,脸上都乐开了花,冯栋激动地说:“多谢同志们帮忙,这要是我们自己挖,还得半个月!”
大家收拾工具准备回去时,刘双喜看见贺峻霖还在洞子里忙活,赶紧走过去:“贺同志,该回去了,明天再干。”贺峻霖直起腰,拍了拍身上的土:“再把这里修修,明天就能挖第二孔了。”刘花走过来,拉着他的胳膊:“别干了,你看你脸上全是土,跟个泥人似的。”贺峻霖笑着擦了擦脸,却越擦越脏,逗得大家都笑了。
往回走的路上,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狗娃推着空架子车,嘴里哼着山歌;冯栋兄弟俩跟在后面,商量着明天要多准备点茶水;刘双喜牵着王小英的手,栓柱走在中间,时不时蹦蹦跳跳地去摘路边的野花。
“你说,等咱们把反动派打跑了,是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住上这样的窑洞?”王小英轻声问。刘双喜点点头:“肯定能,到时候咱们也盖几孔窑洞,种上庄稼,栓柱能上学,你也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王小英笑了,眼里闪着光:“我还想跟着医疗队学更多本事,以后能帮着更多人看病。”
回到营地时,张大姐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小米粥冒着热气,红薯的甜香飘满了整个营地。大家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饭,聊着天,说着挖窑洞的趣事。冯团长喝了口酒,笑着说:“咱们这日子,就是靠一铁掀一铁掀干出来的,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刘双喜看着身边的王小英和栓柱,又看了看周围的战友和老乡,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破庙里蜷缩着、害怕见不到天亮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日子——有亲人在身边,有战友并肩作战,还有一群可亲可敬的老乡,这样的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晚饭过后,栓柱靠在刘双喜怀里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白天捏的泥人。刘双喜抱着孩子,坐在树荫下,看着远处的星空。王小英走过来,坐在他身边,轻声说:“今天累坏了吧?”刘双喜摇摇头:“不累,能为大家干点活,心里踏实。”
风轻轻吹过,带着夏夜的凉爽。刘双喜想起吴星辉白天说的话:“咱们红军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有饭吃,有房住,孩子能长大。”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会有很多困难,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跟战友们并肩作战,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第二天一早,刘双喜又跟着队伍去了冯家堡。太阳刚升起来,山坡上就传来了铁掀挖土的声音,夹杂着大家的笑声和吆喝声。贺峻霖胳膊上的绷带又紧了紧,继续在洞子里忙活;刘花提着药箱,时不时去看看大家的情况;狗娃和冯栋兄弟俩推着架子车,跑得更欢了。
刘双喜一铁掀一铁掀地挖着土,汗水滴在地上,很快就被晒干了。他抬头看向远处,只见炊烟从冯家堡的屋顶升起,像一条条细线,连向远方。他知道,这些窑洞不仅是老乡们的家,更是大家对未来的希望——等窑洞盖好了,就会有更多人在这里安家,在这里播种,在这里收获幸福。
中午时分,冯团长带着几个战士送来慰问品,有白面馒头,还有几罐咸菜。大家围坐在山坡上吃饭,冯团长看着正在挖洞的贺峻霖,笑着说:“贺队长,你这劲头,真是咱们红军的好榜样!”贺峻霖不好意思地笑:“都是应该做的,为了老百姓,再累也值。”
刘双喜咬了口馒头,看着身边的战友和老乡,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自己失去的平安和保田,想起那些饿死在逃荒路上的老乡,想起跟着红军以来的点点滴滴——是红军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给了他团聚的机会,现在,他也要为这份希望出一份力。
下午,第二孔窑洞也开始挖了。刘双喜跟吴新辉一组,两人配合默契,一铁掀一铁掀地把土扔出去。吴星辉擦了擦汗,笑着说:“双喜哥,你这力气可真不小,以前在家肯定是种地的好手。”刘双喜点点头:“以前种过几亩地,后来闹灾荒,地都荒了。”“等以后安定了,咱们再把地种起来,保证能有好收成。”吴新辉说。
太阳快落山时,大家停下来休息。刘花给贺峻霖换药,发现他的伤口有点红肿,忍不住嗔怪:“跟你说别这么拼,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伤口又肿了。”贺峻霖赶紧赔笑:“下次一定注意,下次一定注意。”周围的人都笑了,冯栋打趣:“贺队长,你可得听刘花同志的话,不然以后有你好受的。”
往回走的路上,栓柱跑过来,拉着刘双喜的手:“爹,今天窑洞挖得怎么样了?啥时候能住呀?”刘双喜弯腰抱起他:“快了,再过几天就能住了,到时候爹带你来看看。”栓柱高兴地拍手:“太好了,我要在窑洞里捏好多泥人,有爹,有娘,还有贺叔叔和刘花阿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