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本?”陈珪璋冷笑一声,指了指旁边的百姓,“他们连饭都吃不上了,你跟我说亏本?上个月你从马山抢的那批粮,够平凉城百姓吃半个月,你怎么不说?”
虎彪的脸瞬间变了色。他没想到陈珪璋连这事都知道,赶紧低下头:“是是是,陈司令说得对。我这就降,这就降!”他转头瞪了眼旁边的虎广志,“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调价!把之前囤的粮都拿出来,定量供应,谁敢多拿一粒,就给我赶出去!”
虎广志不敢怠慢,赶紧跑进粮店。没一会儿,粮店的门板就全打开了,伙计们搬出一袋袋麦子,掌柜的拿着秤,高声喊:“粮价降了!一银元一袋!每人限购两袋,排队来买!”
百姓们欢呼起来,纷纷排起队。那个短打汉子走到陈珪璋面前,拱了拱手:“多谢陈司令!您真是俺们的救命恩人!”
陈珪璋摆了摆手,没说话。他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里却没轻松多少。粮价降了,可粮道还被马家军堵着,城里的存粮撑不了多久。而且,虎彪这人心眼多,这次被逼着降价,说不定背后会搞什么鬼。
果然,等百姓们都散了,虎彪凑到陈珪璋身边,低声说:“陈司令,其实……马家军那边,我认识个人。要是您想打通粮道,我或许能帮上忙。”
陈珪璋眯起眼:“你想干什么?”
“不干什么。”虎彪陪着笑,“就是想为平凉城出点力。您也知道,我在平凉城住了一辈子,不想看着城破啊。不过……打通粮道需要点钱,您看……”
陈珪璋心里冷笑。他早就猜到虎彪没那么老实,这是想借机要好处。可现在粮道确实是个大问题,马家军那边硬拼不行,只能智取。“钱的事,你先垫着。”他说,“要是真能打通粮道,我给你记功,城里的粮店,还让你管。”
虎彪眼睛一亮:“多谢陈司令!您放心,我保证把事办得妥妥的!”
陈珪璋没再跟他多说,转身上了马车。马车往城楼的方向走,风刮在脸上,更冷了。他知道,虎彪靠不住,可现在没别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回到城楼,副官已经在等着了。“司令,汪天庆那边有消息了。”副官递过来一张纸条,“他说马家军在三十里铺的兵力不多,要是想偷袭,今晚是个好机会。”
陈珪璋接过纸条,看了一眼。汪天庆是他手下的第一猛将,四十里铺那仗,就是汪天庆带着三百人,全歼了马家军的一千人,战斗力没的说。“让汪天庆准备一下。”他说,“今晚三更,偷袭三十里铺,先把粮道抢回来。另外,派人盯着虎彪,看他跟马家军那边怎么联系。”
副官应了声,转身下去传令。陈珪璋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城楼上的灯笼已经点了起来,昏黄的光映在城墙上,像一道道伤口。远处传来逃难人的哭声,断断续续的,被风吹得飘过来,绕在耳边,挥之不去。
他想起小时候,平凉城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南大街的粮店不用排队,一银元能买两袋麦子,城隍庙前的说书先生讲的都是《三国》《水浒》的热闹段子,城门外也没有逃难的人,更没有饿死人的惨状。可现在,一切都变了。沈阳陷了,吉林陷了,日本人还在往西进,马家军在城外盯着,虎彪在城里搞鬼,刘志刚在黑松沟招兵买马……平凉城就像一艘在风浪里飘摇的船,随时都可能翻。
“爹,您在想什么?”门口传来一声轻唤,是他的儿子陈少安。陈少安才十六岁,却已经跟着他在军营里待了两年,脸上带着些少年人的青涩,眼神却很亮。
陈珪璋回头,笑了笑:“没什么。你怎么来了?”
“我听说您今天去南大街降了粮价,百姓们都在夸您。”陈少安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件棉袄,“天凉了,您穿上吧。”
陈珪璋接过棉袄,披在身上,心里暖了些。“少安,”他说,“要是有一天,平凉城保不住了,你就带着百姓往西逃,别回头。”
陈少安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爹,我不逃。我要跟您一起守着平凉城,跟马家军打,跟日本人打!”
陈珪璋摸了摸他的头,没说话。他知道,这乱世里,想守住一座城,太难了。可他不能退,也不能怕。平凉城是他的根,是城里百姓的家,他得守着,哪怕拼了这条命。
三更天,汪天庆带着五百人,悄悄出了城。他们穿着黑衣,手里拿着刀和枪,借着夜色的掩护,往三十里铺摸去。马家军的帐篷里还亮着灯,兵士们大多已经睡了,只有几个哨兵在外面巡逻,手里拿着火把,昏昏欲睡。
汪天庆做了个手势,手下的兵士立刻散开,悄悄靠近哨兵。没等哨兵反应过来,就被捂住嘴,抹了脖子。随后,汪天庆带着人冲进帐篷,马家军的兵士从睡梦中惊醒,还没来得及拿武器,就被砍倒在地。
这场偷袭很顺利。不到半个时辰,三十里铺的马家军就被全歼了。汪天庆让人把马家军的粮食装上马车,准备运回平凉城。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马家军的援军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