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心头一震,立刻起身离席,躬身道:“陛下明鉴!新明水师之舰炮,乃为适应海上风浪及对抗巨舰所特制,其工艺复杂,耗资巨大,且与陆战需求迥异,仓促挪用,恐难发挥效用,反误战机。且水师肩负巡防海疆、护卫商路之责,亦不可轻动。臣以为,当下之急,仍是全力保障天津工坊生产,并尽快在大同设立分坊,就地补给,方是正道。”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皇帝试探性的索求。将新明核心军事力量暴露给大明朝廷?这绝无可能。
朱标盯着吴铭看了片刻,脸上忽然露出一丝笑意,摆摆手道:“爱卿不必紧张,朕只是随口一问。起来吧,继续用膳。”他不再提此事,转而与马皇后聊起了家常,仿佛刚才的对话从未发生。
但吴铭和徐妙锦都清楚,皇帝的那一问,绝非随口之言。那是对他底线的又一次试探,也是对他在此危局之下,忠诚与抉择的考验。
宴席在一种看似和睦实则微妙的气氛中结束。离宫回府的马车上,徐妙锦紧握着吴铭的手,低声道:“陛下对水师……始终未能放心。”
吴铭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道:“他放心不下才是常态。如今北疆危急,岳父病重,海上又有强敌环伺……我们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工坊那边,必须再加快速度!另外,传信给林风,加强对那支西方舰队的监视,若有异动,可……便宜行事!”
北方战火炽烈,海上迷雾重重,朝堂暗流涌动。吴铭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四周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他必须稳住心神,在忠诚与自保、机遇与风险之间,走出一条生路。而遥远的北方,大同城下的烽烟,正映红半边天际。
魏国公徐达病危的消息,如同阴云笼罩在应天府上空,更沉沉压在镇国秦王吴铭的心头。他派出的格物院医师虽竭尽全力,却也难挽沉疴,只能勉强用药石吊住徐达一线生机。北疆的战事在蛮子骑兵的肆虐下持续恶化,大同外围据点接连失守,城防岌岌可危。朝堂之上,争论的焦点已从是否支援转为如何支援,以及……若大同不守,后续该如何应对。
代理首辅杨士奇力主稳扎稳打,认为应调集京营及周边重兵,集结完毕后再行救援,避免孤军深入被虏骑围歼。而以部分勋贵和少壮派将领为首的一方,则主张立刻派出精锐骑兵驰援,至少要为大同城争取时间。双方在朱标面前争执不下。
吴铭在这场争论中保持了沉默。他知道,无论哪种策略,都需要时间,而大同最缺的就是时间。他更清楚,皇帝朱标看似在听取双方意见,实则心中另有考量。果然,朱标最终采纳了杨士奇较为稳妥的策略,但同时也下了一道密旨给吴铭:命天津工坊不惜一切代价,优先保障已在大同周边作战部队的军械补给,特别是火铳和箭矢,并要求吴铭亲自督运第一批紧急物资前往大同前线。
“陛下这是要将你我父子,牢牢绑在北疆这架战车上。”吴铭在府中对徐妙锦叹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与了然。皇帝既要用他的能力解决燃眉之急,又要将他置于险地,远离京城权力中心,更借此消耗新明暗中输送资源的潜力。
徐妙锦眼中含泪,却强自镇定:“父亲那边……我会再想办法寻访名医。夫君此去,定要小心。北虏凶悍,更要……更要提防来自背后的冷箭。”她意指朝中那些依旧敌视吴铭的势力,可能会趁他在军中之机做些手脚。
吴铭握紧她的手:“我明白。工坊这边,有老陈盯着,格物院的事务,你多费心。孩子们……保护好他们。”他顿了顿,低声道,“若……若事有不谐,你知道该怎么做。”
夫妻二人相顾无言,唯有紧握的双手传递着彼此的支持与决绝。
吴铭没有耽搁,接到旨意后,立刻带着一支由王府护卫、工坊技工以及新明暗卫混编的押运队伍,装载着连夜赶工出来的五百支新式火铳、大量火药铅弹以及一批急需的伤药,星夜离开京城,北上大同。
沿途所见,触目惊心。越靠近边境,流离失所的百姓越多,溃散的兵勇时有所见,空气中弥漫着恐慌与绝望的气息。吴铭严令队伍加快速度,遇城不入,遇寨不停,他知道,早一刻将物资送到,大同就多一分坚守的希望。
然而,就在队伍即将进入大同府地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了。途经一处狭窄山谷时,两侧山崖上突然滚下无数擂石滚木,堵塞了前路,紧接着,箭矢如雨点般从山林中射来!
“有埋伏!保护王爷!保护物资!”护卫统领厉声高呼,队伍瞬间收缩,举起盾牌,组成防御阵型。
吴铭伏在马后,眼神冰冷。他料到会有人不想他顺利抵达大同,却没想到对方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在半路截杀钦差!袭击者身份不明,但看其配合默契,箭法刁钻,绝非寻常土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