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徐妙锦疑惑地问暹罗使臣。
使臣笑着解释:“上次商船被劫后,我们陛下就下令组建特别船队,绕道更远的航线前来支援。虽然多花了些时间,但总算及时赶到。”
这场危机让新明上下更加团结,但也让徐妙锦意识到,必须尽快找到稳定的粮食来源。在她的支持下,吴麒开始推行一系列农业改革: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引进新的作物品种……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三年。新明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城镇规模扩大了一倍,农田阡陌纵横,港口商船云集。十七岁的吴麒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经常代母亲处理政务。
这日,吴麒正在田间查看新作物的长势,一匹快马疾驰而至。“殿下,王妃请您立即回宫,有要事相商。”
当吴麒赶回宫中时,发现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徐妙锦手中拿着一封密信,脸色苍白。
“麒儿,你来看看这个。”她将信递给儿子。
信是从故土传来的,上面说朱棣已经病重,朝廷内部暗流涌动,几位皇子正在争夺储位。更令人震惊的是,信中提到有一支神秘的船队正在寻找新明的下落,据说与建文帝旧部有关。
“母亲认为这是机会还是危机?”吴麒仔细看完信,抬头问道。
徐妙锦轻轻摇头:“恐怕兼而有之。若是朝廷内乱,确实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但那支神秘船队……我总觉得不安。”
事实证明她的预感是对的。半个月后,一支伤痕累累的船队驶入新明港口。船上的人自称是建文帝旧部,说是在海上漂流多年,终于找到新明。
然而在接风宴上,吴麒注意到这些人的一些可疑之处:他们的手掌太过光滑,不像常年在海上漂泊的水手;言谈间对建文帝时期的旧事语焉不详;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的所谓“建文帝遗物”,经鉴定都是赝品。
“这些人恐怕是朝廷派来的细作。”当晚,吴麒对母亲说出自己的怀疑。
徐妙锦沉思良久:“既然他们想要演戏,那我们就陪他们演下去。或许能从中得到些有用的消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新明对这些“建文帝旧部”以礼相待,但暗中严密监视。果然,不久就发现他们经常在深夜秘密集会,似乎在策划什么。
这天深夜,吴麒亲自带人暗中监视他们的聚会。在偷听到的谈话中,他震惊地发现这些人竟然计划在饮水井中下毒!
“立即行动!”吴麒当机立断。
一场激烈的搏斗在夜色中展开。这些细作显然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好手,但在新明士兵的围攻下,最终全部被制服。
审讯结果令人震惊:他们确实是朝廷派来的,任务是摸清新明的虚实,为后续进攻做准备。更可怕的是,朝廷已经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远征舰队,不日即将出发。
这个消息让新明上下震惊。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新明已经初具规模,但要对抗朝廷的远征舰队,仍然力不从心。
“为今之计,只有主动出击。”在军事会议上,周瑞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趁朝廷舰队尚未出发,我们先发制人。”
这个计划遭到文官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新明应该避其锋芒,继续向更远的地方迁徙。
双方争论不下时,吴麒再次站出来:“或许我们不必非要与朝廷正面交锋。”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派人潜入朝廷水师基地,散布新明已经迁徙的假消息;同时在航线上设置假线索,误导朝廷舰队。
这个计划十分冒险,但确实有成功的可能。徐妙锦在深思熟虑后,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计划。
一支由精干人员组成的特别小队很快出发了。他们伪装成商人,混入朝廷控制下的港口。与此同时,新明开始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加强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也开始准备撤离的必要物资。
日子在焦虑中一天天过去。特别小队不时传回消息,计划进行得似乎很顺利。朝廷水师内部出现了分歧,远征计划一拖再拖。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危机即将解除时,一个噩耗传来:特别小队在撤离时暴露了行踪,多数成员壮烈牺牲。更糟糕的是,朝廷由此确认了新明的确切位置。
永历十年春,朝廷的远征舰队终于出发了。近百艘战船浩浩荡荡驶向新明,带队的是朱棣的心腹大将郑和。
消息传到新明,举国震动。很多人都主张立即撤离,但徐妙锦和吴麒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留守应战。
“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在全民大会上,吴麒的声音传遍广场,“新明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绝不会不战而逃!”
这番话激起了新明军民的斗志。所有人都行动起来,连老人和孩童都参与到备战中。城墙再次加固,火炮被推到预定位置,所有船只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郑和的舰队在一个雾霭朦胧的清晨出现在海平面上。近百艘战船排成战斗队形,缓缓向新明港口逼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