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麒站在王宫的最高处,望着城中逐渐亮起的灯火。自从宣布休养生息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这三年里,新明没有发动过一次战争,甚至没有建造一艘新战船。所有的资源都被投入到恢复民生、发展生产上。
“陛下,户部送来的奏报。”内侍轻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吴麒接过奏报,借着夕阳的余晖仔细阅读。上面的数字显示,新明的人口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超过了最丰收的年景。但奏报的最后几行字让他皱起了眉头:边境地区又出现了小股倭寇,已经劫掠了三座村庄。
“传周将军进宫。”他放下奏报,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周瑞就赶到了宫中。这位老将军虽然鬓角已经斑白,但步伐依然矫健。
“倭寇的事,陛下已经知道了?”周瑞行礼后直接问道。
吴麒点点头:“朕想知道,这些倭寇是真是假。”
周瑞沉吟片刻:“根据幸存者的描述,这些人确实像是真正的倭寇。但他们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臣怀疑背后可能有人指使。”
“你的意思是,大明在暗中支持这些倭寇?”吴麒的目光变得锐利。
“不无可能。”周瑞答道,“自从我们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来,大明明面上没有再来侵犯,但暗地里的动作一直没停过。”
吴麒走到窗前,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海岸线:“传令边境守军,加强巡逻。再派一队精干人手,暗中调查这些倭寇的来历。”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边境的倭寇活动越来越频繁。他们来去如风,专门袭击偏僻的村庄,抢夺粮食和财物。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倭寇似乎对新明的布防了如指掌,总能找到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这天,吴麒正在听取工部关于水利建设的汇报,一封加急军报突然送到。边境守将在信中报告,他们终于抓获了几名倭寇,经过审讯,这些人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大明水师的士兵!
“果然如此。”吴麒冷笑一声,“看来大明是铁了心要不让我们安宁了。”
在场的几位大臣面面相觑。李文忠的继任者,新任户部尚书张谦上前一步:“陛下,既然大明如此咄咄逼人,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改变策略?”
“不。”吴麒斩钉截铁地说,“新明需要的是时间。传令下去,边境村庄全部迁往内地,在险要处设立哨所。我们要用空间换时间。”
这个决定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大臣认为这是示弱的表现,会助长大明的气焰。但在吴麒的坚持下,迁移计划还是开始执行了。
然而就在第一批村民开始迁移的第三天,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暹罗使团在来新明的途中遭遇风暴,船只尽数沉没,无一生还。
“这不可能!”周瑞在接到消息时失声叫道,“这个季节根本不该有风暴!”
吴麒沉默良久,缓缓开口:“查。一定要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调查结果令人心寒:暹罗使团的船只被人动了手脚,在船底凿了几个不易察觉的小孔。在海上航行一段时间后,这些小孔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船只沉没。
“这是要断绝我们的外援啊。”徐妙锦在得知真相后,忧心忡忡地说。
吴麒却显得异常平静:“既然他们不想让我们有外援,那我们就靠自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麒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官办学堂,培养人才;改进农耕技术,提高产量;鼓励工匠创新,发展科技。他还打破门第之见,提拔有才能的平民担任要职。
这些改革遭到了部分旧臣的反对,但得到了年轻官员和百姓的支持。新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街道变得更整洁,市场更繁荣,百姓的脸上也多了笑容。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永历十八年春,边境传来急报:大明水师再次来犯,规模空前,战船遮天蔽日。
“该来的终究来了。”吴麒在朝会上平静地说,“诸位爱卿,是时候检验我们这五年休养生息的成果了。”
与上一次不同,这次新明上下异常镇定。军队迅速集结,物资及时调配,百姓有序疏散。五年的和平发展,让新明有了应对战争的底气。
海战在黎明时分打响。大明水师依然采取惯用的战术:先用火炮轰击,再派士兵登陆。但这一次,他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抵抗。
新明的战船虽然数量不及对方,但装备了经过改良的火炮,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更让大明水师措手不及的是,新明战船上安装了一种可以旋转的炮台,可以从多个角度攻击敌人。
“这是什么新式武器?”大明主帅站在旗舰上,目瞪口呆地看着己方战船一艘接一艘中弹。
站在他身边的监军太监尖声道:“不管是什么,给咱家轰沉它们!”
然而战局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新明水师采取灵活的战术,不断变换阵型,让大明水师的重炮难以瞄准。同时,数支小舰队从侧翼包抄,专门攻击大明水师的补给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