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远。”
“臣在。”礼部侍郎连忙躬身。
“着你礼部,立即起草措辞最严厉的国书,向大明洪熙皇帝提出最强烈抗议!严正要求:第一,大明必须就越境毁垒、伤人之事公开道歉!第二,立即无条件释放我被掳人员!第三,严惩肇事将领!第四,赔偿我方一切损失!限期一月答复,逾期……后果自负!”吴峻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陛下……”张文远还想再劝。
“执行旨意!”吴峻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臣……遵旨。”张文远脸色一白,无奈退下。
“陈启。”
“臣在!”
“兵部即刻下令,北疆驻军进入二级战备状态。边境哨所前推二十里,重新构筑防御工事。若明军再敢越境一寸,给朕狠狠地打!不必再请示!”吴峻眼中寒光一闪,“同时,命‘破浪’水师第一、第二舰队,以演练为名,前出至南海争议海域,严密监控大明水师动向。若遇挑衅,可临机决断!”
“臣,领旨!”陈启声音洪亮,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周师傅,”吴峻看向首辅,“内阁需统筹全局,确保军需物资供应,安抚国内民众情绪。同时,启动‘暗影’计划,加大对大明内部的情报渗透,尤其是要摸清洪熙帝的真实意图,以及朝中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动向。”
“老臣明白。”周安深深一揖,眼中流露出对年轻皇帝决断力的赞许与一丝隐忧。他知道,这道命令一下,新明与大明之间那层脆弱的窗户纸,就算没有被完全捅破,也已经千疮百孔了。
随着一道道命令从宣政殿发出,整个新明国家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北疆,烽燧升起,精锐的新明边军披坚执锐,警惕地注视着南方。南海,悬挂着烈焰金龙旗的新明战舰劈波斩浪,与游弋的大明水师船只遥遥对峙,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而在新明首都,那封措辞强硬的国书,由精锐骑兵护送,快马加鞭,越过山海,直奔大明京师而去。
与此同时,大明,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刚刚登基不到一年的洪熙帝朱高炽,体型略显肥胖,面容敦厚,但此刻眉宇间却凝聚着一股化不开的愁绪与疲惫。他看着御案上几份来自不同渠道的奏报,有关于新明在北疆“增兵挑衅”的,有关于新明水师在南海“耀武扬威”的,还有一份,是潜伏在新明的密探发回的、关于新明年轻皇帝吴峻近期强硬态度的分析。
“这个吴峻……比他祖父吴铭,更不安分啊。”朱高炽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他对那个远在海外的“新明”感情复杂。一方面,那是背离大明的“叛臣”所建,于法统不容;另一方面,他继承了其父朱高炽(应为朱棣,此处根据用户设定朱棣已死,调整为朱高炽视角)和祖父朱标的政策导向,内心并不愿轻启边衅,劳民伤财。登基之初,他曾希望缓和与新明的关系,至少维持表面和平。
然而,朝中以英国公张辅、成山侯王通等为代表的勋贵武将,以及部分清流文官,不断上书,强调“天朝威严”,要求对“桀骜不驯”的新明采取更强硬措施,甚至有人提出了“犁庭扫穴,收复海外故土”的激进主张。北疆那次冲突,某种程度上,也是边境将领在这种氛围下的擅自行动。
“父皇(朱棣)当年未能将吴铭一系彻底剿灭于萌芽,终究是留下了心腹大患……”朱高炽喃喃自语。他知道,新明虽小,但据探报,其军制、火器、乃至工匠技艺,都有独到之处,兼之远悬海外,征讨极为不易。
“陛下,”贴身太监王瑾轻声禀报,“内阁几位先生和兵部尚书已在殿外候旨。”
朱高炽振作了一下精神,沉声道:“宣。”
他知道,新明那封“最后通牒”般的国书正在路上,如何应对这个海外侄孙(按辈分,吴峻是朱高炽的子侄辈)的挑战,将是他登基以来面临的最严峻考验。大殿之外,山雨欲来,整个东亚的格局,都系于这两位君主的决策之间。战争的阴云,从未如此刻般,浓厚地笼罩在两个同源而敌对的国度上空。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